下班回来过马路时,偶尔看到有家小超市门口,订了一方黄色的牌子,上书四个鲜红大字:“回收礼品”。看得心里甚是纳罕,怎么卖东西的地方?反而搞起回收来了?
一路踢踢踏踏回家,在网上跟一朋友一说,被那家伙好一顿抢白:“孤陋了吧?寡闻了吧?说你笨,你还不服气!多正常的现象啊!现在回收礼品的多了,只不过大多没有这么明显的挂牌而已。这叫有需求,就有供应!“
有需求,就有供应?那意思就是说,先有人想要卖礼品,然后才有人来回收礼品了?而这供的一方,显然并不是各种商品批发商。——这一点,从回收二字就可看得出来。
回收者,多半是指已经被人购置回去,但对于买主来说,却已经没有用途的东西,再度被人以低于原销售价许多的价格收购回来的意思。比如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回收旧家具、家电、二手手机,以及各式各样的废品回收站。但是把礼品跟回收连在一起,却着实觉得有些别扭。
礼品者,如果我没理解错误的话,顾名思义,应该是送礼所用的物品吧。也就是说:小到水果、饮料,大到汽车、别墅,便宜如一张贺卡,昂贵如珠宝首饰,皆可称之为礼品。而一般超市里会回收的礼品,想来也多半是烟酒、糕点、副食之类可以再度摆上货架销售的东西。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春节时到处走亲戚,一般总是拎些点心、水果之类的。水果类的,因多是散装,不耐久放,所以多半让眼巴巴的孩子们吃掉了,而那些带包装的糕点类物品,则多半是张家送来的,转送给李家,李家送的,再送给赵家,这样转啊转啊,转了一圈,到得后来,很可以最后转回来的,还是自己家买的东西。
那时还没有回收礼品的,就算有,最后剩那么一点,看着小孩子们巴巴的馋相,谁还会忍心去卖呢?再说,经过几番周转,虽然当时还很少有人注意保质期什么的,但外包装肯定也很难保持原样,往商店里卖,怕也没人要的。
别说当年,便是现在,像我们这种平头小老百姓,成年论辈子的,难得有人送点东西来,纵然送了,多半也不是自已吃掉了,便是再度送人,断没有理由再低价转手超市的道理。
这么看来,超市回收礼品这一块,肯定做的不是咱们这种劳苦大众的生意的。至于做的是什么人的生意,那就天知地知,供求双方知了。
跟朋友发牢骚:“哎,怎么就没人送我礼品呢?不说送的多到吃不完,要找地方回收,哪怕让我有得吃的也行啊。”
朋友笑:“所谓无利不起早,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你无权无势,无名无号,谁吃多了撑得非哭着喊着送你东西么?”
我恍然:“那么礼品多得没处放,而要四处找地方寄卖的,肯定都是有权有势,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朋友竖起一根手指:“嘘,敏感话题,自动屏蔽。不可说,不可说!”
我笑:“得了!少给我作怪了!就你那嘴,啥话你说不出来啊?哎,看来,这权啊、势啊,还真是个好东西呢,吃东西都不用自己掏钱买的。”
朋友笑:“看你那点出息,脑袋瓜就是不转圈,光想着吃了。光收点小礼品,就算有权有势了?那也不过是一般有点小权的人物而已。真正有权有势的,收礼还收水果、点水?那些小打小闹的玩意,谁看得上眼啊?而且还送去回收?小气巴拉的!你对权势与金钱的想像力,也实在太贫乏了。”
我冲他翻眼:“不收小礼品,那收什么?‘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朋友“呵呵”而笑,再度竖起一根手指,这回不等他说,我主动打出了一行字:“这个嘛,嘘,不可说,不可说!”
-全文完-
▷ 进入风里桐花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