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七律]悲叹瞿秋白三个“不得不”
(平水韵 下平声八庚)
阴霾蔽日日难晴,最恨人间路不平。
似梦良缘牵两度,凌云壮志待来生。
文才未遇清平世,弱质偏逢血雨腥。
生死浮沉谁做主?空闻杜宇泣声声!
瞿秋白三个“不得不”:指瞿秋白革命生涯中遭遇的三次转折:不得不走、不得不留与不得不死。所谓“不得不走”,是指1934年的年初,瞿秋白不得不离开上海,前往江西瑞金“苏区”;所谓“不得不留”,是指1934年10月,瞿秋白不得不留在“苏区”,而不能随红军“长征”。瞿秋白因了这1934年的不得不走与不得不留,才有了1935年的被捕与被杀,这就是所谓“不得不死”了。
路不平:广义指世道黑暗;狭义指瞿秋白所经历的革命道路曲折,包括上述的三个“不得不”等。
似梦良缘牵两度:瞿秋白一生有过两次婚姻。1922年初春,瞿秋白结识了才女王剑虹,并幸福的走到了一起;但这甜蜜的生活只持续了半年,王剑虹得了肺病,终于不治而亡。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秋白和之华在上海举行了结婚仪式,婚后生活十分美满。而瞿秋白1936年在福建被俘后遭杀害。两次婚姻加起来不足十五年,所以说“似梦良缘”。
文才未遇清平世: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1923年6月15日并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1928年4月至1930年8月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chan*]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瞿秋白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参与到政治中去,遭到排挤冷落直至牺牲,这被人们视作一个悲剧。
弱质偏逢血雨腥:弱质,指衰弱的体质。瞿秋白1934年2月到瑞金,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因身患重病,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1934年11月,原属“苏区”的长汀县城、瑞金县城、于都县城、会昌等相继失守。瞿秋白拖着发烧、咯血和浮肿的身体,随“留守”人员昼伏夜出、东奔西突。1935年2月下旬,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被国民党地方武装保安团捕获。瞿秋白先是被囚在上杭监狱,后被押解至驻长汀的36师师部。被捕之初,瞿秋白伪称名叫林琪祥,赴闽访友,“不幸被匪掳去”。5月上旬,身份暴露。6月2日,蒋介石发来密电令,“瞿匪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6月18日,瞿秋白被36师“就地枪决”。
(十)讴歌瞿秋白烈士
(宽韵)
九州沉闷盼风雷,一曲高歌动地来。
巨笔如椽诛逆贼,虚怀若谷展奇才。
浮名淡薄浑抛却,国事纷繁总挂怀。
八宝灵山曾动魄,浓霜几度腊梅开!
九州沉闷盼风雷:化用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
一曲高歌:指瞿秋白1923年6月15日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
巨笔如椽诛逆贼: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领导俄文专修馆的同学走向街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被反动军警拘捕。出狱后,他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1920年10月,瞿秋白以《晨报》记者的身份赴苏联考察,向国内传播苏俄十月革命的经验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他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1923年回国后,他曾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创办《前锋》,并在许多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
八宝灵山曾动魄: 1955年,瞿秋白遗骸迁葬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文化大革命初,瞿秋白被毛泽东定为叛徒,墓地被红卫兵破毁。1980年10月,中共中央为他恢复名誉。
瞿秋白(1899-1935年)是中国共[chan*]党早期的领袖之一,也是才华横溢的理论宣传家和文学家。他第一个翻译《国际歌》,也是唱着这支世界无产阶级战歌走向刑场的伟大战士。瞿秋白,江苏常州人,青年时期就读于北京俄文专修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领导俄文专修馆的同学走向街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被反动军警拘捕。出狱后,他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活动。1920年10月,瞿秋白以《晨报》记者的身份赴苏联考察,向国内传播苏俄十月革命的经验和马克思列宁主义。1922年,他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chan*]党。1923年回国后,他曾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创办《前锋》,并在许多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主持召开了“八七”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统治。1928年,他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赴苏联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0年回国,主持召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停止了危害党的立三路线的执行。1931年,被王明等人排挤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此后,瞿秋白忍辱负重,到白色恐怖的上海,同鲁迅合作,领导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初,他到江西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人民教育委员。10月,红军开始长征,他因身患重病,留下坚持斗争。1935年 2月,在转移途中,不幸在福建长汀水口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先后关押在上杭和长汀狱中。在敌人的酷刑和软化拉拢面前,瞿秋白坚贞不屈。6 月,蒋介石电令将他就地枪决。当他看到这份电报后,坚定地说:“头可断,志不可改。我们共[chan*]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革命而死,是最大的光荣。”6月18日上午,他在押往刑场的路上 ,高唱着《国际歌》,在刑场上盘膝而坐,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 !”然后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2009-7-1
-全文完-
▷ 进入陈为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