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思征夫
■张先
【作品原文】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原文理解】
登向高处的时候总会有无尽的感伤,望着远方又总有怀念之情,这无限的感慨和万千思绪,不知何时才能停歇,这人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这思念之情还要浓烈的了。我对你的思念啊已经惹得那千丝柳条凌乱不堪,再加上东边的道路上,飘飘蒙蒙地飞一般的柳絮,更让我的心里愁闷难消了。那嘶鸣的战马已渐渐远去,马蹄踏出的尘土不断,怎能让我分辨出我郎君的行踪?
池沼正在戏水溶溶的一对鸳鸯多么让人眷恋,南来北往的船只交错相通,这勾起了我的回忆,想昨日你总是等待我把楼梯放下,让你上楼来,可现在见它于黄昏之后横在这画阁之中,又是斜月挂在苍穹的照着窗帘的时分了,可恨这细而绵长的思念之情,还不如春天的桃杏之花,可以嫁给东风,与东风一起舞动!
(注:《一丛花?思征夫》中的标题《思征夫》是个人对词的理解后所加。)
【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宁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永兴军(今陕西西安)通判,后官至都官郎中。晚年居杭州、吴兴一带,过着悠闲的生活,平时多于苏轼交往。他的词多写诗酒生活以及男女之情,情调委婉含蓄,韵味隽永纤巧,思绪缠绵悱恻,有人说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由于他在词中三次用到“影”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故被称为“张三影”。由于本人所生活的时代经历了从晏殊、欧阳修到苏轼、柳永这些著名词人,所以在词作的风格上也前后有迥,年轻时以小令见长,晚年却以慢词见长。他的慢词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著有《安陆词》(《张子野词》)一卷。
【作品简析】
这是一篇闺怨词作。宋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上引《古今词话》云:“张先常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子野登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卷卷,作《一丛花》以道其怀。”字句与《张子野集》所载词小异。这虽然是史书上不曾记载的,但也不可全面否认。倘若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将作者具有一个悯闺之情与这篇作品相结合,兴许其作更能展示出作者那副充满仁爱的心肠了。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此词中或许带了几许虚构的成分呢?就如同今人写小说一般,将自己心里所想象出来的画面虚构成一篇文学作品,也有可能。总得说来,这篇作品也是张先的一篇独具风格的作品。“闺怨”这一题材是许多古代作家都写过的,这是一个在当时来说比较盛行的题材,这当然要与封建社会军事力量不强,经常被外敌骚扰所致。从《诗经》开始,民间就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间接地反对封建统治者征兵用兵之久的举措,古时的军人一旦被征用,没有十年八载很难回家一趟的,有的甚至从被征一直到战死沙场都不能回家一次,这与当时的交通不便和政治家的严苛也有关系。可见当时社会的不稳定,给许多家庭和妇女带了极大的疾苦。
此作上阙是情与景相融的,景中见情,情中夹景,“伤高怀远几时穷”这一连串的叹句,让人顿时对这思念征夫的女子产生了同情和怜悯之情。这个女子是多么寂寞和孤独啊,总是一个人登向高处,遥远远方,看到有军队经过时,总想看看有没有自己的郎君,只可惜那些军队又总是匆匆而过,并且队伍后面总会扬起浓浓的尘烟,教人无法仔细观察。本来心情都够低沉的了,总期盼能在这支军队中发现一丝希望,然而眼下的情景却让人心灰意冷。再配上东陌上胡乱撕扯的柳条和蒙蒙飘飞的柳絮作以应衬,这心里啊,就更加乱如一团理不清的麻丝。有人说上阙中写的是送别的场面,但是我们深深理解这女子的心情之后,似乎又不是送别时产生的感叹,如此深的积怨,并非一日所成。“无物似情浓”一句便能看出女子此时的心情。不过“离愁”一词似乎是讲明此时为离别时的愁怨,可如果这里成立,那么前面两句就显得矛盾了。一篇古词无论作何理解,只要分歧不大,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不会有大误。理解为思念也好,或是离愁别恨也好,全靠读者去感悟。在上阙之中,几个意象用得比较好,比如柳条,东陌上的飞絮,嘶鸣的战马和扬起的尘烟,都具有鲜明的意象,并且这此意象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这于女子当时的心理是相对映的。
下阙中作者那强烈的思念之间先静了一会儿,“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这二句的景物描写似乎就是女子在静中而视见的。“鸳鸯”这样带着灵性的水鸟,不仅外观美丽,而且致死不换伴侣,更况是形影不离,因此常被诗人词人们用来比喻为一对夫妻,加上封建时期的礼教比较严,一般情况下是一女不配二夫,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用鸳鸯来比作当时的夫妻自然是较为恰当的了。词到“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时,感情又逐渐升华了起来。其中的“梯横画阁”,是一个知识点。旧时有些建筑物的梯子是活动的,白天把它放下来,到夜里,靠地下那一头拉起,楼上楼下就隔绝了。这样可能是为了防止盗贼,毕竟那个时候治安比较混乱,这些无法考究。李商隐有诗句说“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这与此文中的“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有异曲同工之妙。“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这里是全词的至高之境,说这分别了的夫妻还不如一些自然之物呢,这种人不及物的感叹,让情感升华到了极点,让内心的怨恨全部释放出来。纵然是东风的桃杏之花嫁于东风之后,也可以与其同舞啊!而我们人呢?分别之后的“沉恨细思”只不过是一种无奈和怨恨罢了,一点不如自然之物那样洒脱和逍遥。
读完此作,我们可以想象那时与丈夫身居二地的女子,内心里面的痛楚和孤寂是多么的浓烈,更让我们感叹是旧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诚相守,与当今社会相比,似乎那时的爱情显得要高贵一些,那时候人的思想毕竟是受到封建礼教所管制和影响的,有其弊处,亦有其可歌泣的美。
2009年6月4日
-全文完-
▷ 进入柳絮如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