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寄情
(散文) 何 君
我爱柳。
记忆里最深的,莫过于外婆领我植柳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北方的原野,春色最早来到柳树枝头。每到春季,在我的家乡,人们都喜欢植树。看吧:房前屋后,渠畔路旁,河滩川塬以及田埂山坡上,到处都是植树人的身影。
每次,外婆在前面挖坑,我在后面埋‘栽子’,说是‘栽子’,只不过是把一些较粗的柳条折成尺余就是了。我疑心这样栽下去怕是不能活的,便问:“婆婆,这样能成活吗?”
母亲放下铣,转过身来说:“能活的,你别看这栽子没根须又埋在盐碱地里,可这柳树的生命力特强,几见土就活”。
是啊,我几时只听说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右却不知这柳树还真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顽强的性格!从此,我对柳树确有了一种特别亲近的感情。后来我才知道,家乡的土壤非常适应种植柳树,什么河柳、红心柳、旱柳、红柳、土柳、垂杨柳、金丝柳、还有那拐棍柳……,长成的品种极多,用途甚广。它不仅能护堤保坝,供人纳凉避暑,成就繁华闹市一道亮丽风景,人们还用柳条能编筐、打篓、围囤;柳树能做肉橙和案板;柳木柔韧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材料,自从农业社到现在,它一直是家乡人的主要副业财源哩……。
岁月流波逝去,年年柳色清新。我穿上军装离开家乡那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整个小山村都沉入了梦乡。夜风摇着窗外的垂柳沙沙有声,象絮絮叨叨的低语,又象这阑夜的梦呓。时年已七十有三的婆婆,还坐在小油灯下缝呀缝呀,赶第二天清早,竟为我缝好了一件绣花枕套。那枕套上的图案是用天蓝色的确良做衬底,终始着一片葱葱绿柳,柳梢有紫燕展翅,林旁有小溪,流淌地小溪间,有活泼可爱的小鸭嬉戏弄波和鱼儿跳跃,天际是几朵五彩云霞。那鲜亮,那精美和意境,若不亲眼所见,我真不相信如此绝美工艺,竟然出自外婆之手。
外婆亲手把绣朋柳林小溪图案的花枕套,仔细儿打进了我的行装。说实话,当时我只以为是外婆爱柳罢了。婆婆笑了,郑重地说:“孩子呀,我望你象柳树一样,天南地北都成材。”
立时,我的心里豁然一亮,原来外婆在教我做人的根本,要我在漫漫人生旅途上,学习柳树的适应能力和品格呢。再体味外婆的话语,可不是么,外婆凭着三寸金莲,从旧社会一路走来,一辈子含辛茹苦,繁衍了一户望族不说,把我从三岁孩童拉扯成人,那溢着苦水的足迹,不正是外婆为我启蒙的标志?蓦然之间,我觉得外婆俞加苍老。想起外婆多年的养育,想到我就要离开外婆去大西北,到远方去投身*马生涯,丢下年迈外婆独自为我看家……。一股温热地潜流涌遍全身,只学觉得鼻子发酸,眼窝发热,止不住的泪水漠糊了我的视线。
外婆移动金莲送我到村外,小路两旁芳草芊芊,绿树成荫,柔长披缕的柳丝,随风拂拭着我的衣裳。我抚着那飘荡的柔绿丝线,思绪万千;看外婆,她老人家眼里也噙满了泪花。直到汽车开动,也没能说一句话,只是呆呆地站在路旁那株大柳树下,手搭凉棚,向汽车远去的方向遥望,遥望着一路尘土的消失。我记得,柳丝轻拂着外婆那花白的头发;微风飘动着她的衣襟。渐渐地,柳树下的外婆和那烟柳环绕的村庄,融成了一片难忘的绿色……。
来到瓜果之都的兰州,我越发喜爱上了哨所旁的丛丛红柳,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便情不自禁地跑到黄河桥头的,漫步十里柳荫成行的滨河大道,细品外婆嘱咐和那绣花枕套的寓意,就增添了无穷地勇气和力量。
外婆走了,永远地走了。就在我从军六年后,脱下军装的第四年夏天,还没有来得急孝敬她老人家的清贫时日里,她,我铭记终生的好外婆,安祥地离开了她借柳寓教,寄情言志的绿柳世界。
(原文于1984年4月27日和5月先后发表在《兰州青年报》和《飞天》文学月刊上)
-全文完-
▷ 进入金井清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