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我仿佛已走进了熠熠生辉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殿堂,目睹了“凤”的仪态和风采。
袁珂先生说:“凤,即凤凰(凰亦作皇)。”《山海经?大荒西经》云:“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所谓五采鸟,皆为凤凰属之鸟。凤凰者,“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乎。”在古人眼里,凤凰乃集德、义、礼、仁、信之美于一身之神鸟也。它的出现,就会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万民安乐;因此,世间事物均纷纷与之攀附,都想挨着点儿粘着点儿它的祥瑞之气,以保一户荣富抑或一方平安。贡井落凤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贡井落凤坡位于天池山以西,旭水河“八里秦淮”以北。它是一座不太大的山冈(今人不知者,叫它牛头山),状如一只刚刚降落即将栖息于大地上的凤凰。它头朝北,嘴喙止于贡井至艾叶滩老大路的地方,致使这条石板大道仿佛成了它嘴中钳着的一条屈曲的蚯蚓。凤背平整而开阔。翅翼崖石层裂,飞羽恰呈刚要收拢而又未曾完全收拢状。长长的凤尾,好似刚刚从苍穹降落大地,欲收而又未曾全收,顺着一定的斜度渐次往旭水河延伸开去,极富动态美感——远远望去,这座与天池山脉走向相殊(天池山为东西走向,而落凤坡则与之垂直成北南走向)的山冈,逼真如一只落地的凤凰,西方美学认为,似动非动,似静非静,动静交替的一瞬,是美之极至。看来东西方人之审美感受也大同小异尔!此乃此地得名曰“落凤坡”原由之一说。
其二,是由于这山冈从来就是草青木秀,鸟啁蝉噪,时有田畴劳作,无农舍炊烟,乃一派始原时期的安谧、醇和、祥瑞、宁平景象。其神态灵仪如凤凰焉。
现代美学认为,去矫饰,留本原,返璞归真,乃大美存焉。由此看来,古人之审美并不比我侪低下多少罢?
其三,在距落凤坡不远处有一名为的牛眠山的小山岗,状如水牛卧而眠,1948年旭川中学兴建大礼堂——剑霜堂——于此。牛眠山以南的开阔地带,建有一庞大的吴姓大族的住宅,其道洪祖官至两江总督。明嘉靖年间,总督回乡丁忧,请来阴阳大师看地后,将其父葬于走向与天池山相殊的一座山冈的南端,坟茔硕大而风光。嘉靖皇帝也派御使来祭。落葬后,御使问道:“此地名甚?”总督答:“尚无。”御使反复观察后,说:“就叫落凤坡怎么样?”众曰:“好!甚好!”此很可能是御使既看到葬总督之父的这座山冈形似凤凰落地,又效颦于《盛弘之荆洲记》云:“郑具北三十里有一墓甚崇伟,前有石楼,高一丈五尺,上作石凤将九子”,以祝吴氏家族人丁兴旺,气运亨昌尔!
现代美学虽然主张物我神交,天人合一,但更趋于“自然美”。即便道家也是这样认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也。
今天的落凤坡状貌于古无大异,唯凤背在“大炼钢铁”年代,开山取石建高炉取走一层而略低于前。整个山坡青草虽说犹盛,林木却荡然无存。据“老贡井”言,其凤尾处已为旭川中学校办厂之所在地。至于落凤坡曾否落凤,谁也不得而知。然而,尽管如斯,落凤坡作为一片古地古名,却仍然是古贡井的文化积淀之一景观而闪耀着贡井文明的历史光辉!
-全文完-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