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清道光《重修昭化县志?人物志》记载,在昭化的历史上留名的烈女共有四十三人。这些昭化女儿以实际行动谱写了她们鲜活靓丽的人生。她们的事迹与品德可歌可泣,表现了昭化女儿的良好品行,堪称典范。在志书中她们虽然仅存其姓氏而不见其名,但是其表现出来的节操却永远闪耀着夺人的光彩。
不畏强*,坚贞不屈。昭化女儿对爱情执着忠贞,不畏权势,不怕强*。史志载,乡绅李时彥有两个孙女,一个是生员贾允的母亲,一个是廪生任如尹的母亲。崇正十七年(1644年),姐妹躲避流窜盗贼的骚扰,逃到大朝乡五颗堆(五峰山)采食野果为生。五峰山崖高险峻,临虚万仞,林深草茂。当地老百姓不知情,时见两少妇在山崖之间隐隐约约的走动出没,都说是出现了妖精。后被盗贼所擒。盗贼欲行不轨,姐妹誓死不相顺从,遂相率跳崖而死,传为佳话。道光庚子(1840)年,昭化学垫先生仲遇读志知道此事后,为之刻石赋诗并将其殉节之处命名为:烈女崖。惜其赋诗刻石已不知去处。
明?正德年(1506)间,盗贼廖麻子攻陷昭化,贾天禄及妻杨氏均被俘虏。贾天禄惨遭杀害,杨氏抱尸痛哭不已。强盗拉过杨氏欲行奸淫。杨氏破口大骂说:“我是正当人家的妇女,难道要顺从盗贼!”说着,夺过强盗手中的刀子自刎殉节。可谓大义凛然,感天动地。
牟氏十五岁时父亲去世了,与母亲相依为命。崇正十四年(1641),许嫁晏尔鼎。晏尔鼎非常贫穷,到成都服役多年没在归来,相传说他已死了。母亲欲将其改嫁给广元的一位参将,并收了百两银子的聘礼,亲戚与邻居都来庆贺说:“你将要做官人的妻室了。”牟氏听了涕泣不已准备上吊殉情。恰好晏尔鼎归来了。牟氏悄悄指使婢女去对晏尔鼎说:“我只愿听你说一句话我就死。”晏尔鼎来了后,牟氏梳妆打扮了一番出来就与他结拜成婚。过了三年,盗贼流窜掠抢,横行在昭化与广元一带,牟氏恐怕遭到盗贼的玷污,遂抱着孩子投嘉陵江自尽。谁说不是恪守妇道,表里如一,纯洁坚毅,正气浩然的多情女子。
贾应昌的妻子李氏,遇到流窜的强盗逃到了山中,被强盗所掠获,她跳崖自尽以成其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事迹广为传扬。陈氏是仲国通的妻子。嘉庆五年(1800),传教的匪徒突然袭击抢掠了陈氏。陈氏誓死不屈,被盗贼戕害。其事迹被地方官详细上报,得到旌表并立牌坊,接受民众的祭祀,可以说是极高的荣誉了。
含辛茹苦,无私奉献。不少的昭化女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窘迫条件下,不改其志,不移其情,不辱其身,奉老抚幼,代夫行孝,勇于牺牲自我而成全他人,表现了美好的风范。生员陶顺徵之妻罗氏,二十六岁时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了六岁的孤儿天甫。罗氏守节不嫁,对孩子管教甚严,终使有成。罗氏严守妇道,男仆人不能进入她居住的后院,婢女不准走出后院,即使是亲戚邻居也不能见到她的面。遂被立“妇节母慈”牌坊以旌表。惜其牌坊今已不存。
董氏,十九岁与生员王维敬结婚后,育一子建极。王维敬逝世后,继母意欲夺志将她另嫁人。董氏跪在庭堂里发誓说:“只有死没有嫁,我决不嫁人。”董氏时年二十八岁。她一生之中,遇到翁姑伯季和姪男妇丧事十多次,她把自己的钗钏首饰作典当抵押,加以纺麻织线添补,均以礼葬之。她的叔父母年老没有儿子,董氏便当作自家的翁姑一样侍奉他们达数十年,不知疲倦,毫无怨心。她教育儿子读书,把夫弟的遗孤一并抚养,均学有所成。董氏七十九岁时已四时同堂。她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爱心全都付之他人,既平凡又伟大。
天启年间,增补生员罗绍尹的妻子朱氏,在丈夫死后,守节数年,侍奉姑母。被县令旌表,在她的门上赐挂一匾:“苦节全孝”。
罗袁氏年方二十,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她抚育幼小的儿子,入了国学,守节五十多年。奉四川郑督学使之令旌表,在其门挂匾额:“雪操冰心”。引为一时之荣。
王贺氏年刚十八岁丈夫便去世了。她抚育遗孤子王崇善,并为他娶了媳妇。可是不数年,儿子王崇善也死了。董氏与儿媳高氏都守贞,做女红针线以维持生活,守节六十多年。县令以“节苦心贞”在闾巷间予以大肆褒扬。其评赞一语中的,情真意切,真是善解人意而又无形中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苦节奉孝,品行崇高。在旧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又多闹饥荒,盗匪出没,大多数家庭生活窘困,对于立志守节的女子来说,既需要巨大的勇气,又需要超强的毅力。昭化的女儿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曲悽婉而动人的歌谣。她们把人生的价值全都压在了守节奉孝上,坚定不移。她们大多是正当年华时丧夫,留下了遗孤,甚至翁姑。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人生幸福,以孱弱的双肩和一颗慈善的心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敬老抚孤的责任。她们守节的时间非常长,一般在几十年。尤其是在清代,这种现象特别突出。李均之妻张氏十八岁夫死守节。王学洙之妻守节四十多年。廪生曹国宝之妻漕氏守节三十多年。刘氏守节四十多年。曹思参之妻二十一岁开始守节,达五十多年。仲新仁之妻王氏二十一岁开始守节,五十多年。王履鼎之妻贺氏十八岁时夫故去,守节六十多年。赵王氏二十四岁守节,至去世达三十多年。
更有甚者,还有终身守贞的两位贞女。贡生王经培之女王氏小时候许嫁本地的崔宝笏。崔宝笏宦游不归,王氏年已三十有余,父母欲其另嫁他人。王氏发誓说:“我生是崔氏妇,死是崔家的鬼。信义决不可失。”父母察其志坚不可摧,于嘉庆年间遣嫁入崔家,与崔宝笏的冠带拜堂加笈成亲。她静动以礼,事姑以孝,终身未睹夫面。佳话广为传颂。
吴氏小时候许嫁胡成宇,没结婚胡成宇就死了。吴氏守贞誓不嫁。守贞五十多年。四川王学使旌其门曰:“完贞皓首”。名冠乡里。
丈夫英年早逝,多留下了翁姑与孩子,上赡下养全都要承担起来,日子过得很艰辛,但在困难面前,她们一点也不退却。李氏二十四岁时,生下小孩刚一月多,丈夫吴天滋突然病逝。李氏侍奉多病的丈母娘而终老,抚育自己的儿子成为了贡生,费尽了心力。贾某的妻子李氏二十四岁死了丈夫,两个孩子尚在襁褓,遭遇到张献忠的乱兵侵扰,李氏携二子避居深山,训教二子,后俱成名。梁之佑应试死于郡城。其妻刘氏年方三十岁,家徒空空,一无所有,李氏勉力支撑,事奉翁姑,克尽其孝,远近闻名。梁冠元早丧,留下了三岁的小儿子,翁姑俱在,“家赤贫”,妻子刘氏奉亲抚子,送子入泮读书,守节四十多年,受到了旌表。
仁德高寿,青史流芳。烈女们把自己的幸福置之度外,以博大的胸怀怜老惜弱,心地良善,甘于吃苦,碌碌风霜。从记载来看,烈女们高寿者居多,这可能与她们身处逆境的积极的心态与战胜困难的毅力有关。如张氏七十岁,马氏七十四岁,罗氏九十一岁,越氏七十二岁,胡氏六十岁,王氏八十六岁,仲王氏七十一岁,难以尽述。《通志》云,万历年间廪生吴国彥之妻李氏二十四岁丈夫卒。她抚养遗孤保禧,“严训之,两中副榜”。守节七十二年,年九十六以寿终,旌为“节寿”。龙潭驿梅氏三十二岁开始守节,训教遗子,靠本族贫乏苦力者周济度日。其子赴京乞袭文职,碰到吏部同乡赵炳然为之请旌,梅氏节、诰封、旌表同时荣显。明吴氏是龙潭驿大户人家的女儿,丈夫杨明扬英年早逝,她三十三岁,其姑七十,儿子双目失明,家贫如洗。梅氏以女红针线挣钱糊口,奉姑养老,为瞎子娶亲以承“香火”,被奉旌表。其实,每位烈女都有不寻常的人生经历,她们在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里忍辱负重,心怀仁德,不畏挫折,展示了女性的深沉与崇高。她们高寿,也许正是上天对她们的看重。
当然,烈女现象是严酷的封建礼教社会的产物,压抑了正当的人性。不少女儿受守节观念的支配,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牺牲品”。但是,她们忠贞坚毅、重情守义、勇于担当的品行却是仍然值得我们借鉴的。当再一次翻读那些凝成文字的线装书时,那些苦难深重的昭化女儿却一个一个在我的眼前复活过来,我不禁对她们肃然起敬。她们是昭化这方水土蕴育的“红粉佳人”,空气中永远飘荡着她们冰清玉洁味道。
烈女们的背影依然美丽。昭化女儿的气韵永远迷人。
-全文完-
▷ 进入洁尘飞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