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身上衣衫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不知道在暗吟的时候为什么会把这两句接在一起,而念头的胎都已成型快要生的时候才发现它的可笑,有高考作文中“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遗风。也是,自己脱离高考还不满两个春秋,“好读书,不求甚记”的史前错误在子[gong]里折腾了两年也终于孕育出这等怪胎。
前一句不知是哪里来的,或许故而有之,亦或许是自己无意识的杜撰,而两句接在一起就应该打掉,也断然没有生出来还拍了照放在纸上于众位面前赏鉴的,可怪胎也是一种警告:我若拿这两句来说“大学生就业现状”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他们不就是游子?等着他们的不就是“卖炭”?
一
起先是研究生卖猪肉的问题,央视戏称应该让大学开一门“庖丁”专业;然后又是什么所谓的卑贱行业为高学历所实践,央视评论为“应该提倡大学生低点创业,但不应该低水平、低含量(接着才有了“庖丁”一说)”。可是倘若要高水平、高含量,我且问一下各位学长:在学校里可获得高水平高含量的知识不曾?
我们的大学是只管发文凭不管发知识与能力的。我这样评论也许太以偏盖全了,毕竟当我听着理工大的学生说“在普通用的台灯上装了小风扇还申请了专利”去解决高中生夏日晚上做题太热的问题时自己羡慕不已,同时也对自己一直弄不清楚三极管的反向、截止、饱和是干什么的羞赧不已,随即又质问自己为什么要来这所国家重点示范性的高职院校学了个专业全无。
写到这里院长该不高兴了,那就应该是我们系里的问题,毕竟还没有听他系同学抱怨着什么都没学到;可如此系主任又不高兴了,那就应该是我们班的问题,也许在要交电子设计论文的时候只有我们班的会甲抄乙、乙抄丙、丙抄网上的;这样说了给我们带这门课的老师又会高兴吗?那就是我个人的问题吧,这样总不至于有怨言,可是这个“我”未免有些太多了,全院有多少学生在毕业写论文的时候却不会写,只有在网上下载,各位知道吗?那全国的状况呢?(其实本人还不应该放在其内,因为理性上我对环境以外的专业还不会过多消耗自己的时间,而且更不可能让它有牵扯进将来时间的可能性)。
就如此而言,还能有高含量的创业出来?还能实现温总理在汶川地震时候“我希望你们将来能造出中国自己的飞机”的殷切希望?
如果这种比例真的成了一个数字,那也怪不得要卖猪肉、卖草帽了。最后也许央视又会戏称“大学该开一门‘炭翁’专业”——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
接着那句“自己为什么要来这所国家重点示范性的高职院校”来说,媒体的舆论呀,“高职类就业比率远远超过了本科类”。我们院校还在大家将“就业”之后加上“问题”来说的时候连续做出96%以上的就业成绩,于是我借着扩招而成绩却大幅度上调的罅隙挤了进来,可是“扩招——繁荣之后的隐患”就真的浮现了,学生多、大楼多、可大师没多,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开始逐年衰退。正中了清华大学校长那句话“大学者乃有大师之谓也,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那我现在怨谁?媒体?不是,“改革中出了问题不是因为改革了,而是因为还没有彻底改革”。这好像是钱理群教授的话,会不会让我张冠李戴了,也管不得许多,只想媒体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将初衷坚持到底——在本科、专科、高职就业率的分析报道之后是不是应该再加上其就业质量及其他一些我尚未意识到的因素,然后继续报道。
否则接下来的一届游子,我恐慌出路还是“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
面对急转而下的就业形势,大群的学生开始涌向公务员大军。忘了是哪位人大代表或者官员说的:“这么多人都来考公务员,都吃国家财政,不去创造生产力,难道是国家的进步?”而我想说“如果公务员是靠政绩吃饭,会有这么多人愿意考吗?”毕竟要让公务员解决中国残留的一些小问题总比创造生产力要难。而现在的状况是:创造生产力要劳心劳力,公务员吃饭只要考试过了关就行。由此才出现了有官员:“你给我当二奶,我就让你当公务员”的经典尴尬。如何解决,我还是《率兽食人》里的那个意思“官员为民、为国家做多少事,吃多少饭”。
我不知道那位被诱惑的女生有没有愤怒的离去,但如果你离去了,你那没有能力去创造生产力的文凭能不能养活得了你那单薄的身子呢?我指条出路“卖碳吧”,以后会有“炭翁”专业,到时你就倚着能力去当专业教授。
-全文完-
▷ 进入笨孩子看天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