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读红楼梦种竹人

发表于-2009年06月20日 下午4:55评论-2条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选自《红楼梦引子》

曹雪芹倾毕生心血著述的《红楼梦》一书,描写的是中国一个封建末世贵族,由富贵繁华逐步走向衰亡的长篇小说。该书从创作伊始到完成初稿,前后共历时十年之久。后曹雪芹交付与好友脂砚斋誉批,在传阅过程中不幸失落数稿,遂成断章。虽经高鄂续补,仍不免抱憾,所幸终成完稿,并始得以普及,这就是目前散布在市面各个角落里的通行本——程乙本。

全书布局宏伟,文采优美。不但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更兼有非凡的艺术成就。被誉为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在文学史上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顶峰!

《红楼梦》是一部生活写实作品,写的大多是寻常琐事,与寻常中却又隐含着世间之大悲苦。书中人物繁多,尔虞我诈。看似一个没有硝烟的太平盛世,实则尽是战争、腐败;与浮华的表象下涌动着污浊、丑陋的真实社会洪流!

贾宝玉——做为整部小说里的灵魂人物,一个在旧封建社会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公子,他的所作所为无不违忤常伦,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他厌恶仕宦之途,其实是在反抗旧封建制度,并毫不留情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士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提倡男女社会地位平等,发出惊人的言论,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没有尊卑之分,甘为丫鬟充役。他一面在反抗封建势力压迫的同时,一面也在追求着精神上的自由,并以此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但他的这些行为在当时却被世俗看成是“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异类,就连他的母亲(王夫人)也认为他是个“混世魔王”。在所有人都把他看成是一个魔胎孽障时,只有自幼与他青梅竹马的林黛玉将其引为知己,从不以世俗功名相劝,只关心他过得快乐不快乐。因此在思想追求上达成共识的两颗灵魂一齐擦出爱的火花,这才上演了这一出怀金悼玉的千古悲剧!

悲剧是围绕在“金玉良缘”而一路引发宝、黛、钗的感情纠葛,以及贾府兴衰败落为中心而展开的。没有非常变故,亦没有蛇蝎人物。一切只因为林黛玉是个草木之人,无缘金玉之说,外加贾母喜宝钗端庄恶黛玉尖酸所致。引发这场爱情悲剧的不过乃一干小人拨乱其间,不外乎是因为道德、境遇造就,奈何宝玉无力抗之,才促使宝、黛的爱情成了万恶封建社会下的牺牲品。

然而悲剧又远不止与此。以林黛玉为主的以及晴雯、司棋、龄官、芳官、尤三姐等人的悲惨命运,不正似是那一曲“万艳同悲”的女儿悲歌吗?

贾宝玉作为整场悲剧的见证人,亲眼亲睹着那些曾经集天地灵秀之气的美丽女儿,一个个香消玉殒。爱情的破灭,亲人的离世,连同家道的中落,所有昔日的美好与憧憬,到最后,随“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同幻灭。那种在精神上所饱受到的打击与惨痛,是任何言语亦所无法形容的!

有人把书中的宝玉比喻曹雪芹本人,称《红楼梦》是作者由心灵深处汲取来的切肤之痛,历十年之久用眼泪泣写而成。这话不假,但是否为作者本人,恐怕终究难以考证,然而作者寄托在人物身上的思想与精神却是毋庸置疑的了。

《红楼梦》言情,又不止与言情,绝非是一般才子佳人的陈词滥调,而是作者通过宝、黛那哀婉凄美的爱情与自己愤世嫉俗的悲悯情怀结合,来赞美后来又不幸被毁灭掉的一切所吟唱的一曲挽歌呵!

鲁迅先生曾在《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里这样评价《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

死亡——鲁迅用这个词来诠释红楼梦该是多么地贴切而精练!我想,也许只有死亡,才更能凸显《红楼梦》那彻骨入髓的悲剧式美吧?!

梦断红楼,原是一场死亡,亦是一种悲剧美。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种竹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生云灭自在风点评:

《红楼梦》一本奇书,引得众多解读和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鲁迅先生看到了死亡,作者也大为认同,书读此处,亦算收获。

文章评论共[2]个
洛溪-评论

红楼梦里有太多太多引人思索的知识,不同角度也可以有不同的感悟。问好作者。at:2009年06月20日 晚上10:43

WEISUI-评论

研究红学不容易。at:2009年06月21日 中午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