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那年那梦》之 防汛楚天阔

发表于-2009年06月18日 晚上9:58评论-7条

《那年那梦》之 防汛 

就那么淅淅沥沥地下着,一不打雷,二无风吹,人们称之为哑雨。哑雨进行时,防汛开始了。 

在乡镇,防汛是崇高的事业。领导的重视自不必说,那是一切都得为之让路的;就连平素最“刁蛮”的农民,这时也会变得异常规矩起来。因为,防的是汛,保的是命啊,这个道理早就根深蒂固了。 

政府的动员会早就开过了,防汛的组织机构、责任划分、物资安排也早已到位。接到进入防汛状态的命令,同事们兴奋异常。这种兴奋大抵来源于四个方面,一、防汛是考验干部、考察干部的黄金期;二、防汛工作是老套路,不要费脑神,只需不被上级发现问题就可以了;三、防汛可以吃得很好并且不要自己掏腰包;四、防汛有铁的纪律,防汛中干部拥有至高的对群众的处分权。带着兴奋和梦想,我们上了防汛大堤。 

这是一条绵延几百里的一线防洪大堤,守护着垸内一百多万人的生命财产。我们乡共分配了28里长的防护堤段,分三个防汛大队,三个副书记任大队长,各配两名副大队长,都是党委政府的班子成员,我当时是副乡长,自然是副大队了,还有一个副大队姓吴,是党委组织委员。 

第一天真忙啊,除了检查第一批防汛队员是否按时到位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扫障,即清除防汛区域里的所有杂草杂物,以确保随时发现大堤的渗漏等。我们大队长姓廖,是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人极机智幽默,防汛经验更是老到。扫障开始后,他给我和吴委员下了一道死命令,无论如何在速度和质量上都要胜过另两个大队。 

初上工地,无论干部还是群众,热情都极度高昂,但毕竟第一批防汛劳力每个村只有10多人,因此扫障进度很慢。为了达到最快最好的目的,我们用电话命令留守在家的九个村的支部书记率全村男女劳力一齐上阵,争取半天时间拿下工地。这一招妙啊,短短一个时辰,我们的工地上就是黑压压的人群了,原本芳草萋萋的大堤两侧,仅半天工夫就变成淡黄色,那是残留的草墩。我和吴委员一直来回穿梭在大堤沿线,主要是监督民工们扫障的质量,有未成年的孩子也上了工地的,砍草是实在不地道,有的就随便撩了草尖,与只留两三寸长草墩的扫障标准不符,我们就要他返工重来。正忙碌着,只见政委和指挥长(即平时的书记和乡长)大步而来,老长地伸手来握,边说你们组织太得力了,弄得我俩嘴唇怎么也包不住牙齿地笑。就陪着他俩往前走,在等待着继续对质量的表扬时,却见政委眉头枯了枯,说:“一大队的草墩比你们的要浅!”天哪,这还得了? 

当我把廖大队长找到传达政委指示并随他返回工地时,发现吴委员正带着几十个劳力用锄头在薅草,十几米长的堤段被薅得光溜溜的。他见我们来了,露出一个憨厚的笑,眼睛也发光地正等着廖大队表扬。这时,却见廖大队大喝一声:“你们在干什么?在破坏大堤吗?快点住手!!”见吴委员惊愕得很,又说:“这个几寸草是保护大堤的你不知道?这么光溜还要防汛干吗?几场雨就把大堤冲垮了!”吴委员还欲分辨什么,却终于默然走开了。 

接下来就步入了漫长的正规防汛。说正规,是因为防汛的主要任务是巡逻。一般是两个民工一组,全大队九个村就有九个巡逻组,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查看大堤是否有险情。这时还是防汛水位(分防汛、警戒、危险三个水位等级),民工自然不是那么紧张,说笑的、歇气的、打闹的随处可见,有时甚至还冒出一句“这么大的堤,原子弹也炸不垮”之类。吴委员听见了,深感这是防汛中重大思想意识问题,咬牙切齿地说:明天非得整死他们,才知道什么叫防汛纪律!吴委员平素性格随和,在机关别人取笑得多,日子久了就给人懦弱的印象,因此我也不相信他明天会有什么铁的手腕。 

第二天中午,我们正在品尝各个乡直部门送来的慰问鱼肉时,指挥长来了,进门就是两个很大的“哈哈”,说,吴坤今天值得大大的表扬!廖大队就问怎么了,指挥长说吴坤今天在红安村跪了两个巡逻歇气的民工你还不知道?廖大队哦了一声,指挥长说防汛就是需要这样铁的执行力!指挥长走后,廖大队只对我说了一句,你该去换吴坤的岗了,让他回来吃饭吧。 

这年的防汛比较长,一个月过去了,水还稳稳地停留在警戒水位。这时干部和民工都很疲惫,巡逻不到位倒成了真正的大问题。市防指召开了紧急会议,鉴于大堤长期被水浸泡,堤脚已经松软,极大地存在溃决的隐患,要求24小时每个村有两组四人巡逻,并有一名村干部监督,各大队必须时刻有一名正副大队长值班。以上如有违背,都直接追究正副大队长的责任,市里将派出督察组暗中查访,督察组直接向市防指负责。 

空气陡然紧张起来,和着辣辣的太阳,似乎有了一股火药味。我当班的时候,丝毫也不敢怠慢,总是陪着民工一起在堤脚查看,我想,即使民工有疏忽,我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勘察发现问题,就这样,我往往一个半天要来回走两三趟,极为腰酸腿痛。吴坤是有摩托的,他的值班的效率比我高很多,一个班下来,他能在大堤上跑上十个来回。最令我钦佩的是,他和其他两个大队达成了契约,就是无论谁发现市里督察组来了,都要马上电话通报,让大家作好准备。因此,每每他接到电话,就会迅速骑着摩托跑遍整个二大队,他的名言“督察组来了,大家快点起来!”至今还在二大队的上空回荡。 

终于进入危险水位了,每个村的劳力增加到数十上百人,这个时候,一天早、中、晚、半夜四次大型排查就必不可少。排查就是几十人排成一排,从堤脚到屋后上百米的田地,不遗漏地集体查险,并且规定是“逢山过山,逢水过水”,谁遇到一片荆棘,也要从中穿过去。由于大堤脚下是整排的房舍,在房前排查和屋后排查的人相互看不见,因此往往前后的步调不统一,整个排查的气势和雄壮逊色不少。吴坤这一天脑子里灵光一闪,说,我们去做一面很高的红旗,一个人在大堤上面举着,下面的都看得到,步调就可以一致,领导们来了,也知道我们正在排查。廖大队同意了。

这一天中午,新泰村村长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吴坤和人打起来了。这还得了?廖大队和我迅速赶了过去。原来,吴坤率队排查时,在屋后的棉田里雄赳赳气昂昂地横闯,到处是被踩倒的棉树和扫落的花蕾。棉田的主人李老汉知道了,过来要吴坤他们排查时注意一些,尽量别伤了棉花,吴坤说,这个时候了,你还想着自己的棉花?是不是想游堤了啊?游堤就是在胸脯上挂一块破坏防汛的牌子,在锣声中游遍整个大堤,还要不时喊一声大家以我为戒。那个李老汉也是犟脾气,说我看过几十年防汛了,没见过你们这样的。吴坤为了严肃防汛纪律,下令把李老汉抓起来,李老汉说谁敢?就扭起来了,民工在旁边乐呵呵地看热闹。

也不记得后来李老汉游没游堤,好象是廖大队说看在你年纪大的面子上游堤暂免,但必须向吴委员认错之类。不过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吴坤当年被评为全市防汛工作的先进个人,我们二大队仅此一人。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楚天阔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那年的防汛,想起来还是让人心有余悸,
无论自然灾害如何的凶猛,人总能胜天的。
细腻的文字,期待朋友的首发文章。

文章评论共[7]个
楚天阔-评论

问候久仰的文编。我在基层干过,防汛历历在目,干部作风问题、干群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久久思索而难以释怀的。。。。。。at:2009年06月18日 晚上10:39

静月清荷-回复坐到楚大哥家沙发,给我喝点什么吧! at:2009年06月18日 晚上10:54

楚天阔-回复小荷来了,自然喝露水比较合适。 at:2009年06月18日 晚上10:58

静月清荷-回复我不干,至少要喝点冰水! at:2009年06月18日 晚上11:18

楚天阔-回复好吧,喝点冰,加点激淋。 at:2009年06月18日 晚上11:22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字非常真实,让读者在笔下感受到了防汛的现象情景。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候夏安!at:2009年06月18日 晚上11:06

楚天阔-回复年纪大了,经历多了,想像的翅膀折了,真实的东西自然多些。。。。。。文编诲人不倦,感动!夏安!! at:2009年06月18日 晚上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