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文章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潜规则:对敏感的话题不能写,要做到视而不见,转而去写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如果谁凭着一腔热血,要做一个仗义执言的侠客,义愤填膺地坚持写了,那么等待你的不是嘉许的回复,而是一个冰冷的退稿信。大意是:“你的文章涉及了敏感话题,不适合本站发表。”各个网站在会员注册的时候,也把不涉及敏感话题作为一个必须遵守的规定来执行,如果不同意就无法注册。这是一种免责行为,也折射出敏感话题是多么的恐怖,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
我理解不涉及敏感话题的初衷是:避免在社会上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不要因为局部问题,让政府在群众中产生信任危机,用官方的语言是:建设和谐社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认为初衷是好的,但靠贴封条这种简单的遮盖技术是难以奏效的。不是明智之举,也不是民主之举。
对于封锁敏感话题,我总感觉如封建王朝的避讳制度。刘秀做了皇帝之后,秀才就改称“茂才”,“秀”字是不能提及的,否则就是大不敬,是要杀头的。禁谈敏感话题与此如出一辙。扯淡可以,唱赞歌更好,至于邓玉娇是否该判刑,邓贵大是否该死,你就别管了,“山人自有妙计”。
我们从各部门如此看重敏感话题,会感觉他们的神经很敏感,容不得世间有不平之事,容不得官员们的腐败。但这是一个错觉。实际上,他们在常态下是麻木的。“天价烟”事件中,如果不是网友爆料,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仍然会“久耕”在局长的位置上。连网友一眼就能识破的离谱现象,我们配备齐全的各监察部门怎么就一点不敏感呢?而一旦曝光之后,从新闻媒体到各职能部门都煞有介事地敏感起来,不许议论此事,就当作什么也没发生,要装聋作哑地继续和谐下去。那句“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党员干部多数还是好的嘛”老生常谈又会响彻在我们的耳边。出了问题,却不让说,这不明摆着是蒙人么?这不是让人如鲠在喉么?
如果,各衙门里的老爷们真的很敏感,为什么平时不严抓真管呢?出了问题后再注重对敏感话题的封锁,实在有些滑稽。实际上,由于各部门平时的麻木,导致了敏感话题层出不穷,真是按了葫芦其来瓢。敏感的词语更加的丰富,这也许会成为我国的另一个特色。我们在写文章时候的避讳也越来越多,将来是否要达到:做文不难,难的是寻找没有敏感的词语呢?那时的作者要有踩高跷的功夫,要有撑杆跳的本事。
究其实质,敏感话题之所以让各级部门敏感,是因为反映出了他们的失误,反映出了他们的不做为和乱做为,更印证了他们平时的麻木。大家议论敏感问题,就戳到了他们的痛处,他们自然本能的要进行封锁。否则,他们会坐立不安。但他们不会反思什么,也不会愧疚什么。他们担心的是:对自己的名誉有损,害怕影响他们的政绩。基于此,我们可以想见:敏感话题不会绝迹,只会越来越多。因为敏感话题背后不是痛加改正的决心和行为,而是一颗颗麻木的官僚之心。
-全文完-
▷ 进入“逝者如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