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有一句经典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句话在今天依然广为流传,如今的很多企业与组织依然坚信着这句话的理念,总是用这一句话来鼓励人们积极进取,甚至也用这一句话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而世人在用这一句话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同时也用这一句话来来抨击那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在很多人眼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是一个平庸的碌碌之辈。
但我并不认同这一句话。也许,这一句话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下是合适的,当然这只是片面的,不能用来一概而论。在这里可以假想一个例子,也许那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在自己的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的愿望可能就是早日结束战争,然后回到家乡与自己的家人安安静静的过平淡的生活。有着这样想法的士兵,我们能仅仅用一句平庸就把他封杀了?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似乎总是用这一句话来衡量所有的人。不论在什么样的场所,只要你流露出你是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人们也就会流露出对你的指责,甚至是在排斥你,在他们眼中这样的人只不过是一个碌碌的平庸之人,没有远大抱负,与他们所谓的雄心壮志格格不入。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当一个人脱离大众,不去追求人们都向往的志向,我们就会听到一些人在背后议论他,他们总是会说某某某没有远大追求,真是一个平庸之辈。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佛印指着湖中川流不息的船只说湖中只有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可见,功名利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志向。在今天依然如此,人们所谓的远大志向无外乎就是功名利禄。而在他们眼中,与大众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就是平庸之人。确切的说,当一个人不想去追求功名利禄时,人们就将他称之为平庸。
那么,张志和“青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平淡能代表什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然又能代表什么?
诚然,今天的社会确实没有远古时代那份火红的时代背景,但谁又能否认这份恬静背后的平淡呢?
在今天的社会中,平淡似乎正在边缘化,很少再能够听到这个词,而平庸的势头却更加猛烈,铺天盖地而来,似乎还取代了平淡这一词语。
平庸与平淡,看似相差不大,其实两者却是有着天壤之别。“平淡”是指人的品性浑厚淡泊,平凡之中掺杂的是不易拥有的伟大,而“平庸”则是真正的贫乏、庸常、毫无追求,是一种世俗、落后、毫无创造力的境界。
在我眼中平庸可以分为两中:一、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二、毫无追求的人。人们追求功名利禄的本身并不是平庸,但成堆成堆的人过于疯狂地去追求名利,则将原本是积极状态的追求演变成了平庸,他们所贫乏的是对这个社会全方位发展的正确认知。而毫无追求的人无论是在平淡人眼中还是在平庸人眼中都只能是平庸,他们只不过是丢失了灵魂的空壳。
平淡在通常人眼中似乎也是没有追求的,但这仅仅只是一种表面假现象,与那些所谓有雄心壮志的人相比,他们的追求确实没有那种外在的轰轰烈烈。其实,平淡之人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自然而又不失拘束的气质,他们所留下的就像是陶潜那般平凡的伟大。这种气质,是完全不同于仅仅追求物质品味的平庸之辈。
在平庸当道的年代,我们应该正确区分平庸与平淡,不要让平淡渐行渐远,甚至是被蒙蔽!
-全文完-
▷ 进入鎏浪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