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诫子书》的修养之道无的散手

发表于-2009年06月13日 上午11:21评论-1条

居成都时,游过武侯祠。居浙江时,游过兰溪诸葛八卦村。前日有友人问我《诫子书》何意,我答应合宜的时候,不妨说一说。

那是在离世前一年,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此是中华两千年来最著名的家训之一,也是最精短的家训之一。想一想诸葛亮生前的非凡历程与身后的千古美名,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殉难于邓艾伐蜀的绵竹之战,以及十八世后诸葛大狮匠心独运的神奇八卦村及其至今淳朴善良、且医且文的诸葛人,便知《诫子书》必定融汇了一代高人的心血与智慧,并对诸葛世家影响深远。

综观《诫子书》,寥寥八十余字,所谈无非“修养”二字。修养的对象,一则为身,一则为心,亦即修身养性之谓。身与心的关系在于,心变则必身变,身变则未必心变,然而心的历炼首先从身的历炼开始。修养的目标,入世则建功立业、济世利人,出世则入道得法、返本归真。修养的途径,有其动态的历程:修身、养德——明志、致远——广才、成学——励精、冶性——接世、出世。有其静态的标准:静、俭;澹泊、宁静;不淫慢,不险躁。

而其静态的标准,又可统一为“静”。静则俭朴,无意于奢豪与享乐;静则超然,能看淡世俗的名利,能有宏阔高远的抱负;静则不惰怠、不轻浮、不急躁,精气神愈益振奋,真性情更为坚韧。故而,静的实质,为善、为忍、为不欺。静的功用,先则修身,使四肢安泰,心境平和;次则养德,使重善积德,守德不败;立志,则易于明确,决非鼠目寸光;务学,则易于精进,多才华横溢;于行,则戒逸乐,不玩物丧志;于性,则趋沉笃,不心浮气躁;于时,日日有长进,年华不虚度;于世,大则安邦定国,小则自济济人,决不“枯落”与“悲守”。

而其动态历程之中,修、养必在其首,正如《大学》所言:正心、诚意、修身,而后方得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以静、以俭,便如释教所言:“戒”而后“定”,“定”而后“慧”;抵拒外物的诱惑,清除内心的杂念,一旦进入“空”境,智慧也就大开。由此,自会明白此生此世的许多因果,也就能够依据与生俱来的使命确定努力的方向;而这使命与方向,必与寻常人们的庸俗识见大异。既然有志有德,又有越来越高的“静”的标准,才华、学问及远见卓识之类,只是自然天成、如泉喷涌的结晶。心性与能为彼此促进,彼此催化,人便愈益奋发,愈益面临磨砺与考验,境界也就得以不断升华。以此作用于世,易建经天纬地之功;以此作用于人,易收移风易俗之效;以此作用于己,易入超凡脱俗、游刃自如之境。

而这一切,皆从小处开始。何者为“小”?一言一行、一思一念、一针一线而已。如果尽其所能做到:虽是一针一线之利益,若非义取,也不贪占;虽是一思一念之杂见,若非正道,也不由它主导;虽是一言一行之毫末,若有丁点不轨,也能及时发现并救正——则道德所养、身心所变、智慧所至,皆不可计量。虽不易一下子做到,却可循序渐进做到;虽不易时时、事事达到标准,却可让标准决不在心头含糊;虽不易在过程之中很好把握,却可在过程之后深刻反省。说到底,此便是磨砺心性、归正习惯的细致功夫。诚如诸葛所言,从俭、从勤、不淫慢、不险躁等等,倘不从一点一滴做起,何得有成?

诸葛亮自身,显然是身体力行的典范:鞠躬尽瘁,死后而已,为后世立下“大义”的标准,远比刘关张的桃园“小义”重要;知天命而尽人伦,怀大志而拘小节,由儒而道,自在道中;《出师》二表动天下,七擒七纵展大略,绝非今世政客、犬儒、主义所能比肩。身教言传,家风绵延:阿斗主动投降,诸葛瞻父子义不苟和,便是诸葛遗风余烈的体现;至诸葛大狮五行八卦之村落,如有神助,历经数百年而幸免于兵火,显然内蕴玄机;今日再游八卦村,孔明先生的忠魂义胆,仍可浮现在眼前。

人生一世,何其短暂。一念之失,便入歧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初入歧途并不可怕,怕就怕一生入魔道、上沉船,再难回头。输在外物也不可怕,怕就怕输在内心,天性、良知、正义一旦丧失,从此找不回自我。故《诫子书》的意义,虽在教子,却在警世;“穷庐”之悲,不只在家徒四壁,尤其在心窍不开;“将复何及”之憾,不只在时光虚掷,尤其在永恒生命不得保全。诸葛乃高士,时机不至,岂可明言?然而今日,某代他明言,又谁识得苦心?悲乎!

2009-6-13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的散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诸葛亮《诫子书》是中华民族重视家教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从表面看来是家训,实则也为警世劝戒箴言
中国儒学向来以修身齐家、养德俭品而兼备天下
勤学尚志,大义大道,守持守节。心窍不开,何以识得苦心肠?
本文写作严谨,剖析分明朗朗,清澈干净。原文好,注解好!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问好老朋友!at:2009年06月14日 中午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