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这三十年木白风清

发表于-2009年06月13日 早上8:08评论-5条

三十年前的九月,我走进了学校。记得报名时,老师问三个问题,一是爸爸的名字,二是妈妈的名字,三是从1数到100。我答出两题,由于紧张忘记妈妈的名字。小学的记忆不是很多,学习成绩一般,印象最深的是二年级时一次期末考试,数学考砸了,我借了一只红水笔,跑到厕所,把成绩单上数学36分改成86分,才敢回家,于是骗过了家人,妈妈连声说这次数学考得还不错。那时,大哥在读高中,每个礼拜,总是布置我要做很多的数学作业,语文每天写一篇日记,周末写一篇作文。不知是马虎还是没有弄明白意思,日记里出现直到今天说起来还让我儿子也笑话的句子:万里无云的碧空里飘着朵朵白云。有一次周末,大哥要检查作业,由于我没有完成,不敢面对大哥,只好慌称要到学校看电视,(那时一般人家里还没有电视,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合伙买了一台,要买票才能进去看。)跑到与邻居家相隔的墙旮旯里,蹲到大哥检查完毕,才敢进屋。可能从那时起,我就不怎么愿意读书,甚至厌学。这也影响了我今天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儿子学习很自由,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以外,我和妻子从不再安排其他的学习任务,不参加任何的辅导班和学习班,在这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儿子学习成绩一直都不错。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学习也是这样,要靠自觉,要靠兴趣。否则,你让他看书学习,他像真的一样坐在那里,其实心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

说到这里,不应该不提当时的生活。那时土地还没有分到户。家里人口多,能在队里挣工分的劳动力又少,生活很艰苦。每年冬天,父母总是要拉上板车,到产山芋的地方买山芋回来充口粮。于是我们每顿主食总是不多的玉米面馍和一碗又一碗山芋稀饭。桌上稍许有一样小菜,就会被我们兄弟姊妹几个抢了,而父母从不上桌,端上一碗稀饭,蹲在一边吃。生活好转确实是在大包干以后。我们家人口多,分了二十多亩地,父母几乎每天都下地干活,每年都有不错的收成,于是家里盖了三间瓦房,又通上了电,生活逐渐好转。

时间来到了87年,我上了高中。其实这段时间完全可以一笔带过,只是有一件小事,让我耿耿于怀,不得不提。在学校吃食堂,必须要用粮票才能买饭票。父亲只好到处托熟人买粮票,而城里的同学,每学期学校还发粮票给他们。当时城乡差别可见一斑。然而这一点并没有成为我奋发学习的动力。或许是命运的眷顾,我走进大学的校门。

时间跨入九十年代,然而大学的校门依旧没有向大部分学子敞开。当时文科录取的比例是十二比一,幸好我挤过这所独木桥。上学头一年,一学期只要交67块钱的书费,而且学校每月还发30斤粮票和34块钱的补贴,足够吃饭的。一想到发粮票,我就体会到考取的快感和前所未有的自豪。可到了第二年,一切都大变样,不但要交一千多的学杂费,而且还不发粮票了,最可悲的是从我们这届学生毕业开始,国家不包分配。毕业前的一学期,我们每一个人都没心思读书了,自己拿着推荐书四处找工作,学校只负责给我们的推荐书盖章。推荐书都是我们自己填写,都把各科成绩填得高高的,什么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得了什么奖励,自己说了算!在校时,我的书法获得过多次奖励,是小有名气的,因此我们班有一半的同学推荐书都由我代写。记得我们毕业后都各自回家找工作去了,大约过了很长时间,有一个同学从省城跑来找我写推荐书,说单位要重写一份,必须原来字体。不凑巧的是,当时我正好送一个高中同学去省城上学,这样就走岔了。同学好不容易找到我家,呆了三天也没等到我回来。最后丢下推荐书让我回来写。直到我回来后,填好才寄给他。这里我要感谢我家乡的一个企业,(是我毕业前写信毛遂自荐的,毕业后去工作的单位。老板看中了我,给了我特别的照顾,当时迟迟等不到派遣证,厂长要我中秋节后直接去上班。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改变了工作去向,端上所谓的铁饭碗,做了一名当时还叫国家干部的公务员,所以没有到这家企业上班。)当时电话还没走进普通百姓人家,我们又都没有工作单位,毕业时我们能留下的联系方式,仅仅是各自家庭住址。我的这个同学知道我在校就联系好了工作单位,就是这家企业,他第一站就到了这家企业,是这家企业盛情款待了他,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同学才在企业帮助下找到我家。

在家赋闲了半年,我终于上班了,端上铁饭碗,当了一名国家干部。可此时的干部不再拿粮本买粮食,房子不再是单位分配,与老百姓唯一的区别,就是到月有人发工资。当时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工资,不敢乱花,存着要娶媳妇,还要买房子。房子一时半会的是买不起了,那就先结婚吧,婚可不能不结,毕竟都二十好几岁的人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眨眼的功夫就步入了新世纪。2000年,我攒了一部分钱,又借了一半贷款,买了一个二手房,总算有了名副其实的家。2004年,单位出地,我们职工集资,我又买了一个100平米的套房。我卖了旧房子,带着老婆和儿子搬进了新家。

最近,又传来喜讯,“村村通”终于”“通”到了我的老家,一条水泥路正在建设当中,不久,我就可以把小车开到家门口。可以想象的出,有了路的老家大变样一定指日可待!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白风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梓菲点评:

笔者走过了三十年,也见证了三十年的变化,点点滴滴经历着,酸甜苦辣自知,想像着未来会更美好……

文章评论共[5]个
蓝蓝的雪-评论

恬静的生活,呵呵!问好!at:2009年06月13日 早上9:34

木白风清-回复谢谢朋友!!问候朋友!! at:2009年06月13日 下午5:14

山城一客-评论

嗯,小康了。at:2009年06月13日 上午11:08

佳毅1989-评论

三十年?/、/??? 邀请您加入 蝴蝶 文友交流群 35618900at:2009年06月13日 上午11:16

木白风清-回复怎么加的?问朋友? at:2009年06月13日 下午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