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某某当代著名作家著名诗人爱高雅的文学,通俗文学是不许进家门的。我这里不仅要问,这位作家先生所指的“通俗文学”是指哪一范围内的通俗文学,难道这位大作家先生就没读过《三国演义》?没读过《红楼梦》?我就不相信先生的书架上就没有放下一套《三国演义》,一套《红楼梦》!难道《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就不是通俗文学?也许它们是“高雅”的“通俗文学”吧!也许这位大作家先生不许进家门的只是那些被我们这些“俗人”所称道的“通俗文学”罢!
现在有些人自命清高,崇尚什么“高雅”文学,以致于“高雅”得没有人看,没有人能懂,更致于“高雅”得出版社都不给出版了,即使勉强出版了,印数都少得可怜,就是这少得可怜的印数也被束之高阁。到了这种时候,有些人仍然“我行我素”,用句土话说就是“鸭子死了嘴壳子硬”,更有人还大言不惭地自我解嘲道:“照旧写我的国之大事,民之大计,人之大气;写了无人出版,就放在手上待时,出版了没有评论家来吹,就自甘寂寞,让读者慢慢地咀嚼,反刍。”照他们说来,我们这些“高雅”大作家们的“大作品”没能“书出之后火速‘轰动’,火速‘畅销’”,没能“出大名”,“挣大稿费”,不是他们的这些写“国之大事,民之大计,人之大气”的“大作品”不好,而是没有评论家给他们“吹”而“自甘寂寞”罢了,而那些“出大名”“挣大稿费”的作品纯属是靠某些评论家“吹”出来的了。
“有井水的地方歌柳词,有华人的地方读金庸”,金庸能得此美誉,我看他的作品不是被某些评论家“吹”出来的吧。金庸以他“气象万千”的武侠小说不是被聘为北大名誉教授吗?在北师大教授王一川编的《跨世纪文萃》里,金庸不是排名第四吗?仅在鲁迅,巴金,沈从文之后,而在老舍之前。他的作品经久不衰,一直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如果按毛志成先生的说法“‘大文学’至少有一个标志是好辨认的,就是产生过大效应。用当年的评论语言来说,就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或”几代人“。”(见《湖北日报》97年3月2日4版毛志成《文学的‘大’与‘小’》)那么,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文学了!
文学没有“通俗”与“高雅”之分,只有接近大众,能使大众接受并喜闻乐见的文学才是真正算得上有价值有意义的好文学。那些自命“高雅”,以致“高雅”得脱离了大众,使得别人看不懂并且不想看的文学作品就是把它说得再好也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让那些“清高之士”自个“坐在井底”去把玩罢!
“文学就是人学”,远离了大众的文学,无论说得如何冠冕堂皇,终究在文学的殿堂里是站不稳脚跟的!鲁迅先生曾推崇“拿来主义”,终成一代大师。只有善于“拿来”,才能有所进步!那些“自命清高”的“岳不群式”的“谦谦君子”不妨学学鲁迅先生,把那些“通俗文学”(你们认为的)不妨拿来,也适当放些进家门,取其精华,以补己拙!
-全文完-
▷ 进入四大名捕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