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红楼楼》书名更替演义谁解个中味

发表于-2009年06月09日 下午4:37评论-6条

《红楼梦》的第一回,说女娲补天所剩的那块石头,下凡来经历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又回到大荒山青埂峰下,只不过回去后全身刻满了字,这就是最初的《石头记》。后来遇到空空道人从这里经过,逐一看去,认为大旨谈情,无伤时局,便抄录了回去。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自己也由道入佛,不仅把自己改名为情僧,还把《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了。

对这“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十六个字,以及为什么空空道人要易名情僧,并把书名也改为《情僧录》,我的理解:空空道人本是道教中人,道教在中国比佛教悠久得多,它的宗旨就是清净无为,教化人们安分守己,顺其自然。既是空空道人,一切皆空,肯定是个高级别的道家教授了,但看到《石头记》后,经不过书中几个奇女子故事情节的诱惑和石头几句话的搧动,可能也是空得难耐,居然无事找事把石头记弄回家把玩去了。既是把玩,看到书上那些奇女子们的品貌才情,这辈子都没见到和领略过,而区区一个贾宝玉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由的心生羡慕,而且就象初恋一样的感觉,心就动了,这就是所谓“因空见色”。但当看到这些出类拔萃的奇女子们一个个命运悲惨,最后都进了薄命司,空空道人就产生了怜惜、同情、义愤填膺,乃至拍案而起,这就是“由色生情”。此时的空空道人,心中大约也不那么空、那么静了,他把自己对这些奇女子强烈的爱憎感情全力倾注在她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赋于了她们全新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传情入色”,只不过这时的“情”和“色”比前面提到的情和色提高了一个层次了。前面的情和色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和色,而“传情入色”中的情和色则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练出来的,通过再创造而升化出来的、艺术化了的情和色了。它饱含了作者明显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一次质的飞跃。这时的空空道人,即亦作者本人,感觉现在的自己与先前的自己不一样了,判若两人。通过写石头记,写那些奇女子们的悲欢离合,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得到了升化,由写家事到写社会,由写个别到写一般、普遍,由表面现象深入到实质,变发私愤为发社会不公不平之愤,艺术境界和思想境界都上升到另一个颠峰上去了。而对自己的兴衰际遇,委屈坎坷则看轻看淡了。把所有的精力和向往都集中在作品中,集中在几个奇女子身上去了,做到了心中无我,所以叫“自色悟空”。

作者塑造一个空空道人写石头记,经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几个阶段思想感情的转变,从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境界转变到“普渡众生”的佛家思想境界去了。须知出色的文学作品比某些政策法令的感召力还强大,而且会持续不断地发挥着作用。空空道人之所以改变自己的信仰出道入佛,把自己易名为情僧,把《石头记》更名为《情僧录》,是由于他的思想理念已经由清净无为变为普渡众生了,他的情操得到了升化。这也说明,在中国,在当时那个社会时代,佛家比道家更进步、更有用。严重不公平和十分腐朽的社会还叫大家清静无为,何人来收拾残破的山河?佛教普渡众生的宗旨,前朝的和尚朱元璋就做到了,以后的“有材补天”的能人志士就做不到吗?这也很可能就是当时曹雪芹的一种观点,所以才让空空道人出道入佛,易名情僧。

当然,空空道人其实就是曹雪芹本人的化身。空空道人转变升华的过程,其实也是曹雪芹在创作《石头记》过程中自身的转变升华过程。明白了这一点,自然就不存在什么《情僧录》了。这不难理解,无须多言。

由空空道人易名的情僧把《石头记》更名为《情僧录》后并没有尘埃落定,接下来书中写到:“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 《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吴玉峰、孔梅溪何许人也?他们为什么要更改书的名字?曹雪芹又为什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把书更名为《金陵十二钗》?这当中存在什么联系?有没有因果关系?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

1、“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吴玉峰,谐音“吴越风”,也就是吴越地区的风气或风潮。石头记写的是金陵省的人和事,属吴越的中心地带,书中多有吴越的乡音土语。而吴越的苏、杭、扬及秦淮河等地,是出名的青楼事业最发达的地方。伎院中的琴棋书画、歌舞乐曲等青楼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其中尤其是以梦为题的青楼传奇故事流传更加广泛,所涉及的大多是青楼名妓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如桃花扇、杜十娘等等。而《石头记》(情僧录)所写的是贾王薛史四大家贵族小姐及其丫环们的才情品貌和传奇故事,是写的红楼中发生的事情,是红楼文化。《石头记》既然写的是金陵人的事情,在当地更容易首先流传盛行,家乡、身边发生的事情写进了书里,谁不想先睹为快呢?然而不管是《石头记》还是《情僧录》,在字面上是分不出颜色来的。为了有别于盛行已久的青楼文化,这个地方的人(当然也是作者曹雪芹)就把石头记叫作《红楼梦》了。这也许就是“吴玉峰(吴越风)题曰《红楼梦》”的真实含义吧?

2、“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大家知道,鲁就是鲁国,是封建礼教的创立者、大教育家孔夫子的故乡。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人受孔子的影响远比其他地方深,孔子的封建礼教理论体系,在这里深入骨髓,根深蒂固。虽与吴越相距不甚远,但却是两重天,文化差异十分明显。在吴越,人们只把这部书当成有别于青楼文化的红楼文化来欣赏阅读,并不存在什么危险和惊恐。而流传到了齐鲁,特别是东鲁一带,就被一些道学家们视为洪水猛兽,惶惶不可终日。但禁又禁止不了,那么多品貌才情俱佳的奇女子谁不想看啊,大观园那种神仙般的生活谁不向往啊!怎么办?为了化不利为有利,就以书中的贾瑞及黛玉、司棋、金钏等凡有孛于封建礼教而遭遇悲惨的事例来教育大家,警告民众:要切记贾瑞的教训呀,思想行为千万不能越轨呀等等,竭力维护孔子的礼义廉耻,生怕天下因此而大乱了。所以他们就把石头记更名为《风月宝鉴》,叫大家去看书的背面。“东鲁孔梅溪”,谐音就是“东鲁孔没戏”或“东鲁恐没戏”。“孔没戏”是说此书一到齐鲁流传,孔子创立的封建礼教将会受到摧枯拉朽式的冲击,那套理论体系就会土崩瓦解,没戏了;“恐没戏”就是怕没戏了,所以才“则题曰《风月宝鉴》”。这当中的“则”字,是个转折,表示与吴越的提法截然不同,这也反应出了两地文化的不相容关系。

3、“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我理解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初稿投向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以东鲁为代表的有话语权的主流社会意识反应强烈。看来既要保全自己,又要让作品流传于世,还要做很多工作。首先应该对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改吧?怎么修改呢?尽量低调点吧?因此申明自己是为了悼念红粉佳人(悼红轩)才写的书;其次把书名也改了,改成《金陵十二钗》,意思就是说,我只写的是金陵的事、我家里的事,不关社会上任何事,够低调的了。第二层,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在作品形成并流传开了的情况下进行的,如只是修改作品,他真的用得了十年时间吗?我认为,这十年中,曹雪芹除了修改增删、篡目分章之外,可能最主要的精力还是用于批注自己的作品上去了。“披阅十载”:“披”,就是“批”。因为作品前期投放社会后,收到了方方面面的反响,甚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生存乃至生命。他不得不想出一个金蝉脱壳的妙计来脱身,那就是以脂砚斋的名义批注《石头记》,并在批注中说明曹雪芹早在壬午除夕夜死了,还让脂砚斋为他哭了几声,掉了几滴眼泪。最后还以脂砚斋的名义推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说到这里,尽管我孤陋寡闻,还是禁不住陡胆要问:有谁见到过脂砚斋本人的确切资料?既有重评就有初评,有谁见过《脂砚斋初评(或一评)石头记》?又有谁见过曹雪芹所说的《情僧录》和他自己更名的《金陵十二钗》?又有谁见过吴玉峰题的《红楼梦》和孔梅溪题的《风月宝鉴》?我认为,书名的不断变化和翻新,既是作者写作技巧和创作手段的表现形式,也是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起伏变化的反应。特别是到了后来,不得已金蝉脱壳,逃之夭夭,这是作者为保护自己,为省麻烦而耍的技俩。

曹雪芹金蝉脱壳后,很可能化名找了个清静地方躲起来,静观社会上对他作品的反应。可能他看到的是,社会上对他的作品越炒得热,乾隆王朝就越禁的凶,最终不敢出世而默默终老。直到程高本一百二十回问世(或前一两年),人们才从曹雪芹提供的几个书名中,选了《红楼梦》作为书名,并一直缘用到现在。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谁解个中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生云灭自在风点评:

作者对《红楼楼》书名更替的一番演义,自有其中道理,只是编辑对红学没有深入研究,难以置评,推出共商,道中人自解个中味。

文章评论共[6]个
云生云灭自在风-评论

问好作者,只可惜烟雨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平台来发纯学术的文章。at:2009年06月09日 晚上10:59

谁解个中味-回复我这也不算什么纯学术,只不过是读书心得而已。谢谢! at:2009年06月09日 晚上11:08

往事回收-评论

佛家比道家进步?说笑了吧 佛的所谓 度的前提 是你要信 它 你不信它一切免谈 而道说的清净无为 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状态,而且,道家认为自然不可违背 所以 才 提倡 无为 对于自然,我们难道可以违背吗?我们只能顺应着 ,引导着自然之力向我们需要的方向走而已at:2009年06月10日 下午6:50

谁解个中味-回复实际上到了贾宝玉那会儿,道、儒、佛都变味了。只不过佛比其它两样还管用点,所以曹公推崇佛。 at:2009年06月10日 晚上8:38

往事回收-回复呵呵其实,从汉武独尊儒的时候 儒就变质了到了后来 无论是哪家的学术思想 都被统治者朝有利于统治者的方向而改变,甚至是最 自由 的侠 到了最后 ,也没有逃过被统治者利用的命运 at:2009年06月10日 晚上11:18

谁解个中味-回复说得非常好!问好朋友。 at:2009年06月11日 上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