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意思是只要集思广益,并精诚合作,就能成就大事。
但在现实社会中,虽然臭皮匠不少,然而在同时,臭脾匠却也更多。如此,几个臭脾匠一旦走到一起并想合作些什么事情,其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不但不会“顶个诸葛亮”,也许充其量也就顶个猪。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原意是:只要善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并尽量避免每个人的短处,同时尽可能地优化组合各人之长以发挥其合作效应,那么,很多事情其实是很容易合作成功的。
但是在“三个臭脾匠”的场合下,所谓“合作”的性质也许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有可能不是为了发挥各人的长处并为了优化组合这些长处而努力,而恰恰会因为很多细枝末节的面子上的各种问题而发生纠葛,甚至产生意见完全相左或分崩离析的后果,那么,“三个臭脾匠顶个猪”的结果,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了。
其实从原理上来讲,先不论臭脾匠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如果一个人的脾气一旦又臭又硬起来,那么指望他把事情做好的希望本身就已经有些不可能实现了,因为脾气又臭又硬的人,不论犯了什么错误,大多情况下也都往往会死硬死硬地固执到底,同时也很难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既然如此一个臭脾匠已经无法做好事情,那么诸如此类的臭脾匠不论数量再怎么多其实也是枉然:于事无补,且最后的结果也往往是成事不足,且败事有余。
诸葛亮过江东舌战群儒的历史告诉我们:做事只需要英明的决策并努力去实行正确的计划和操作方案。然而,江东群儒在联吴抗曹的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毫无疑问:扮演了一群臭脾匠的角色。倘若不是孙权痛下决断挥剑斩案恫吓那些贪生怕死者,恐怕联吴抗曹的大计,早就会被那些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且喜欢唯我独尊的江东腐儒们给胡乱搅和得无影无踪了。
在现实社会中,诸如诸葛亮之类德才兼备且大智大勇的人物毕竟太少,说句不客气的话:臭皮匠在现实社会中才算是绝大多数。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毕竟不多,但在各行各业中,各类水准的专业人员却数不胜数。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这些人,若和诸葛亮的水准相比较,毫无疑问都属于臭皮匠之列。
虽然都是臭皮匠,但只要能做到相互学习并互相尊重,同时善于取长补短,那么我相信通过每个人的精诚合作,就算是臭皮匠,也一样能做成很多凭个人之力几乎完全做不来的某些事情。问题出在:很多臭皮匠明显都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一些人明明是臭皮匠,却不知在何时何地荒唐地认定了他们自己就是天才,由此,没完没了地误会也就会随时随地发生。既然某些臭皮匠已经认定了他们自己是天才,那么从天才的思维立场出发,就算他们的脾气变得又臭又硬,也好像完全变成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一桩,于是希望别人完全听命于他们或完全服从于他们所做出的决断之心态也就会愈演愈重——这就是所谓的“合作”之所以容易走向下坡路并最终导致分崩离析的必然结果。
当我们面对那些臭脾匠们的做事方法及行事原则时,其实是大可以打上无数个问号的。因为我根本搞不清楚那些臭脾匠们究竟为何变得又臭又硬且根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如果他们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或者干脆就是为了到处去显摆他们自己,那他们还不如去博物馆里当个展品——如此一来,面子有了,人气也有了,至于他们想显摆的目的,不是也公然达成了吗?
我个人,非常厌烦那些臭脾匠!
也许某些臭脾匠的的确确是技高一筹,也许某些臭脾匠的的确确是某些专业领域内的精英,也许某些臭脾匠的的确确是在某些领域取得过一些或大或小的个人成就,但这些都不能真正的说明什么问题:特别是在多人一起合作的某些特定场合下。
在多人合作去做一件事儿的场合下,臭脾匠们的臭气一旦爆发,可以说是特熏人的,且一熏就没完没了,且大多是又臭又硬,就像茅坑里的石头。
臭脾匠们根本就搞不明白一件最简单的事儿: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了他一个人而活动着的,地球当然也不是围着他转的。然而大多数臭脾匠们却非常喜欢用他们的主观去坚信:别人都是围着他转的,且地球也是围着他转的。
所以我得出结论:三个臭脾匠顶个猪!
2009年6月8日
山野居士
-全文完-
▷ 进入山野文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