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将“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交给了“年轻”的普京,同时嘱咐他要“照顾好”。
普京没有辜负叶利钦的重托,在短短的四年中,用政绩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用之人”。并在2004年成功连任总统。
经济上,普京以“强国富民”为目标,实施了一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俄罗斯的经济不仅止住了下滑的势头,而且从2000年开始全面复兴。在这个过程中,受惠最大的就是俄罗斯百姓,如今贫困人口大为减少,由于工资和养老金的提高,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长。2006年4月,世界银行专家在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从1999年至2006年,俄罗斯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从这个方面来讲,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2008年,俄罗斯的人均gdp达到12487美元。资料显示,在2006年,职工平均月工资为394.7美元,2007年俄罗斯平均月工资达到13668万卢布(497美元),增幅达27%(2006年底,卢布与美元的汇率约为27.5:1);2008年平均月工资为17112万卢布(约合548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25.2%(2009年1月14日卢布兑换美元的官方汇率是:312226卢布兑换1美元)。
普京的思想非常明确:一是“把掠夺的财富还给人民”;二是由政府集中管理国家资源;三是保障俄罗斯文明的腾飞、使它回到强国的行列,而更为理想的是恢复其当之无愧地拥有超级大国地位的“动员经济”。
在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与和睦为目标,通过一系改革措施,理顺了各种重大的政治关系,如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
外交上,普京以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为目标,采取多边务实的外交政策,以俄罗斯的利益为筹码,平衡与各个大国的外交关系。
俄罗斯著名学者罗伊·麦德维杰夫提出:普京是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需要的位置上的有用之人。
普京总统任期届满时,把接力棒交给年轻的政治家梅德韦杰夫。因为有“民族领袖”普京做后盾,加上主要政党和广泛的民意支持,梅德韦杰夫赢得了2008年3月2日的总统选举。他在总统大选获胜后,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力邀普京担任俄政府的总理。
梅德韦杰夫坐上总统“宝座”后,开始执行自己的一套执政理念。虽然的治国理念与普京有许多的共同点,但双方依旧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
在对外关系上,普京认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增加俄投资吸引力和消除国外市场对俄罗斯的歧视做法。他认为,当今世界正处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复杂阶段,这一阶段将是漫长的,其中充满了相当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使俄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为俄外交创造性地工作提供了机遇。梅德韦杰夫首先承认《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优先地位,它决定着文明的人民之间的关系;其次,他认为世界应该是多极的,单极化不可接受。俄罗斯不能接受这样一种世界格局,那就是所有的决定都由一个国家特别是像美国那样的国家作出。他解释说:“那样的世界是不稳定的,有发生冲突的危险。” 他公开表示,美国应该少插手国际关系,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本国的经济发展上。“俄罗斯需要同西方确立良好关系,西方也需要同俄罗斯确立良好关系。经济是全球化的:纽约证券市场发生的事情,一天后将在东京反映出来,随后将在莫斯科反映出来”。梅德韦杰夫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冷战或其他任何事情都吓不倒俄罗斯。在目前情况下,一切取决于俄罗斯的“伙伴们”的立场。如果他们希望保持对俄友好关系,他们就能理解俄方作出这种决定的原因,局势也将保持平静。
在发展的动力源上,普京追求强国和利益,梅德韦杰夫则强调“公民的自由”。普京要求俄罗斯人服从于俄罗斯国家的最高利益,“无论有多大的分歧,我国所有社会力量都应该按照虽简单但切实重要的原则行事:不能损害俄罗斯和俄罗斯公民。一切为了俄罗斯的繁荣,为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为了每个俄罗斯人的幸福和安全”。而梅德韦杰夫则说:“有一个原则应当成为我国政策的基础,它对于所有致力于达到国民生活高水准的当代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即‘自由胜过不自由’。”
在发展的行为方式上,普京依靠国家调节的作用。梅德韦杰夫则主张发展社会自我调节,大力建设公民社会。普京认为,在价值观缺失、政党政治混乱的情况下,应使“国家成为秩序的源头和保障,成为任何变革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力”。在行为上,普京致力于消除寡头政治、压制反对派、建设垂直管理体系和统一法律空间。而梅德韦杰夫则认为“强大的政权与强大的公民社会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需要让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国家的成长同步前进”。他主张加强社会自治的功能,逐渐减少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在战略上,普京偏重威权主义,梅德韦杰夫则偏重民主主义。
在民主问题上,普京强调俄罗斯的特殊性,梅德韦杰夫则强调民主的无差别性和普世性。普京承认,民主有它应该共同遵守的准则,但必须与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文化传统相适应。他实际认为民主的利益应当服从于社会发展的利益,服从于俄罗斯国家强盛的利益。在实践上,普京初步建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可控的民主”,并被“统一俄罗斯”党定名为“主权民主”。而梅德韦杰夫则认为民主不能分为“主权民主”或“西方民主”,民主就是民主,不应为民主增加定语。
在对待其他社会力量问题上,普京强调不可超越的原则。梅德韦杰夫则强调对政府进行制约的职能。例如:对于政党,普京要求“无论政治争吵如何激烈,无论党内矛盾如何难以解决,政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使国家处于崩溃的边缘”;对于新闻自由,普京指出,“不负责任的蛊惑宣传,分裂社会和利用外国的支持影响内政的企图,不仅不道德,而且不合法”。普京实际上为社会力量的行为限定了不可超越的基本原则。而梅德韦杰夫则强调社会力量对政府的制约作用。例如,他认为言论和新闻自由是打击腐败的要素之一,“应当维护媒体的现实独立性”。又如,他主张发挥非政府组织和非商业性组织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作用,认为与这类组织开展合作“是民主国家的优先任务”。再如,他主张建立行政透明制度,发挥地方自治的作用,行政当局与社会之间应当签订社会契约,以及建立自由的信息环境等。在公民社会问题上,当有人问及公民社会与政府之间既可能是合作关系、也可能是对立关系时,他仅仅指出合作关系“最具有建设性”,而没有对公民社会的发展做任何限制。
从1993开始,俄罗斯一直处于严重的人口负增长之中。俄罗斯专家预测,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改变,到2075年,这片占世界陆地面积1/6的土地上将只有5000万至6000万人居住。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9年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政府奖励女性多生育的政策收效显著,人口出生率2007年达到了8%,2008年也有6%——这是25年来最高的出生率。
梅德韦杰夫为了突出自己与普京不同的政治思想,2009年5月28日,他前往圣彼得堡出口海运与空运设备的“tranzas”公司,并尝试当了一回米格-8型直升机的飞行员,还有油轮的船长。
但是,总统与总理之间还是出现了“杂音”。
普京出任实权总理后,当然明白总统和总理的关系会给大众太多的想象空间,于是力图营造出对总统制度的尊重,不管在职权划分方面,还是在对外表态方面皆是如此,在形象塑造方面更比以往低调了很多。
金融危机的爆发,却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导火线”。
进入2009年4月份以来,梅德韦杰夫数度在不同场合批评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不力,指责普京所领导的政府在缓解经济危机方面行动迟缓。梅德韦杰夫说,政府去年10月拟定的反危机计划只完成了30%”。不少媒体都把这解读为梅普 “嫌隙渐生”。 普京总理在2009年5月10日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说,总统对政府的某些做法持批评的看法“完全是正常的”,否则政府就难以作出有效和正确决策。普京本人有时候也对政府某些部门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政府)当下的工作应当经受特别仔细的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更加有效和正确的决策。“我相信,不仅目前是这样,将来也会如此。”
表面看,普京与梅德韦杰夫“亲密无间”,但英美的媒体还是传出了普京与梅德韦杰夫要翻脸的传闻。我们不能排除这是西方媒体的挑拨离间,但“强势”的普京,早就让梅德韦杰夫“内心不安”。可自己现在羽毛未满,也不敢与普京公开的“叫板”。
于是,为了扶植自己的势力,梅德韦杰夫呼吁培养一批年轻的后备干部,并于2009年2月16日解除了4个联邦主体行政长官的职务,2月17日又公布了一百人的名单,这既可以看作是寻找新鲜血液,也可以看作对不得力官员的警钟。
-全文完-
▷ 进入荒漠一支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