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经指出,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就已经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
各个时代遗留下来的优秀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美为人们提供了认识那一时代社会风貌的“硬件”——物质文化实体。至今依然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的自贡贡井的南华宫堪称“优秀建筑”了罢。我想。那么,它也能够给我们提供了认识那个时代的机缘吧。
坐落在贡井蓊郁的天池山南麓老街上的南华宫又名作岭南会馆。它的建筑构思和制作工艺可以说得上是贡井明清以来寺庙、会馆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南华宫始建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坐北向南,占地4000平方米。它占地宽广,制式典雅,气韵神圣,景象恢弘,特别是设计精巧、构架慎密的木结构大屋顶和飞腾高翘的挑檐,更加体现了古代汉民族建筑中外在艺术形象的主要特征。戏楼、走廊环绕庙内,花厅、厢房、院落错落排序,显现出严谨和谐的美感。楼、台、庭、角、室宽仄不均,藏露有致,于整体结构规整的庄重美中隐潜着不均齐的活泼美。四周宫墙上绘有栩栩如生的山、水、虫、鱼、花草、人物。背面围墙上镶嵌一只巨大的开屏孔雀,下衬祥云簇拥一柄宝剑,谓为“守宫之神鸟”。宫门两侧,彩塑龙头,眼圆睁,口大张,天降雨时,水从龙口涌出,十分壮观,在整体“建筑情节”的“大美”中包孕着“细节”的“玲珑美”。因而整个宫殿也就展现出它的“完美”来。
南华宫的整个建筑群注重体现了空间的“多层次美感”和丰富多变的空间分割与连续流动的时空统一效果。令你置身宫中,既能感受到它一目了然的完整简练,又能感受到它切割空间的丰富多彩。
设计建造南华宫的匠师们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高超的制作技艺和典雅的审美情趣。他们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技术与造型艺术高度统一的传统。这,可以从屋脊、挑檐的形制、碎瓷片嵌饰、墙壁上的泥塑、浮雕、戏楼围台花板上镂空木雕形态逼真的花鸟、人物,尤其是站立在正殿屋脊上的“福、禄、寿”三尊圆雕人物中得到很好的印证。
综观南华宫的建筑,你可以品尝到它既具有对称、均齐、平衡、照应、节奏、和谐等一般形式美的因素,又可以领略到它具有因地制宜、因势而建而产生的错落、变化、跳动、活泼、逗黠,流动之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说它是贡井寺庙、会馆建筑中为数不多的精品、珍品是不为过的罢?
南华宫乃供奉六祖的庙宇。佛教禅宗在中国衣钵相传共六世: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有慧能、神秀二弟子。慧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之偈语而得五祖衣钵,夜奔庚关至岭南布道,普度众生,济人危难,深得人心,奉为六祖,其教行于南方。神秀之教行于北方,称北宗,亦称为六祖。
贡井南华宫始建时,香火鼎盛,热闹非凡。时常有川剧名班社在此演出,名人也常去观看。比如,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翰林赵尧生(赵熙)被留贡井胡元和期间,就在南华宫观看过名班社“凤仪仪班”、“富春班”的演出。一次看完川剧《活捉王魁》后,回到胡元和住处,夜已深了,他还激动不已,于是欣然命笔,通宵达旦改写了《情探》。据说,后来川剧《情探》的脚本就大都使用的赵熙本了。
后来由于贡井经济的衰落,南华宫也就渐次荒疏了。
抗日战争初期的公元1938年,私立自贡旭川中学开办之初,即将南华宫辟为女生部。至此,佛堂诵经之所,遂成为贡井盐场培育子弟的处所。一百年以来,南华宫为贡井的教育、文化,为贡井的文明作出了它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是遗憾的是,现存的南华宫,神像及设施已毁,左侧偏殿业已拆除,而改建成了一楼一底的曾为饲料加工厂的红砖房子……
不过,南华宫东石砌旁门的一副阴刻柳体楹联却依然历历在目毫无漫漶。联曰:
曲径通悠引人入胜;
禅关不锁明月常来。
我想,从南华宫的建筑艺术来看,从旭川中学发祥地来看,把南华宫改作饲料加工厂,甚至乱拆乱建,是很不妥当的,是没有文化意识的作为。妥当的是将其辟作游览胜地,人们可从它的建筑艺术中得到审美享受,既可从它的办学活动中领略到贡井当年的文明文化气息,又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此等两全齐美之事,又何乐而不为?
南华宫将永远屹立在天池山下,向人们展示艺术的霓裳羽衣,诉说贡井的悠古么?我和我的“同类”无不忧心忡忡。
-全文完-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