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鸿恩几度被黎民曾新

发表于-2009年06月01日 晚上9:25评论-2条

联想是人们审美活动之“移情”。

每当我看见自流井王爷庙的现代化“灯杆”的时候,我就要想起贡井的鸿恩寺。

鸿恩寺建在筱溪河与旭水河汇合口泰和春石拱桥南面。小巧玲珑的庙宇北临筱溪,南依苟氏坡。它不像其他大庙有戏楼、回廊、厢房、大殿什么的,而是只要你下了泰和春桥东行数十步,再上数级台阶即进入正殿。寺内供奉释迦牟尼、十八罗汉、观音、送子娘娘、燃灯、雷公、电闪娘娘等佛像。除却燃灯佛一身被香火熏得黢黑外,其余的佛像倒也金光灿灿、神采奕奕。不知是因为此庙建在市区,还是因为老百姓说的庙内之神曾经“显圣”之故?其香火十分火火爆。据我所知,这庙颇具特色的是庙前高高竖起的灯杆。它是一根油漆成朱红色的浑圆而笔直的木杆,从顶上长五尺许的横木两端分别悬下一串九盏红纸糊成的四角小灯笼。每个灯笼里用一小陶瓷灯盏盛了菜油和灯蕊草,加上顶上的三盏,这灯杆共有二十一盏灯,从大年三十开始直到正月十五,于每天黄昏时分点燃,用穿在滑轮上的绳索拉上杆去。在夜色中,像两串列队的红星,亮光闪闪;又像两串璀璨的红宝石点缀在黝黑的天空……这在当时的贡井,真真算得上炫烨了。

记得,母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无论有多忙,每年正月十五都要领大姐、弟弟和我去鸿恩寺转灯杆。她叫我们围着灯杆转三圈,转时心里要想着观音菩萨,想着美好的事情,这样菩萨就会恩泽被覆我们,就会保佑我们,使我们无病无痛,有吃有穿,顺顺悉悉地成长。

年幼的我们总是十分虔诚地照母亲说的去做;然而,不管母亲和我大姐怎样拚天拚日地劳作,总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就是父亲遗留下来的两个青花瓷缸,拿一个去鸿恩寺旁亲戚开的饭店接潲水回来喂猪儿,也给洪水冲走了。我们以为,也许是自己在转灯杆时不够虔心罢,于是就一年更比一年诚心诚意地去转灯杆。

不过,这鸿恩寺也确有恩于贡井人的地方。据说,1949年夏天的一个雷鸣电闪,暴风骤雨的夜晚,被贬到筱溪河上游小南海修炼了三百年的蛟龙要回归东海,河水突然陡长一丈多高。蛟龙过处的华家堰被拉垮了一大半,下游的“堰口”上的让行人通过的跳蹬石也荡然无存,新拱桥以下横街靠河一方的数十幢吊角楼房屋全给冲垮,木料沿河而下,一下子堵住了泰和春石拱桥的桥洞。眼看洪峰就将把桥一气掀掉,抑或绕道筱溪正街再进入旭水河的时候,鸿恩寺的雷公菩萨看见了,猛然一个大炸雷,喝道:“孽龙不得无理!快快逾桥而去吧!”蛟龙即飞身跃过桥面咆哮而去……虽然,筱溪街进了水,可街上的房屋店铺保住了,泰和春桥保住了,只是倚桥而建的几间店铺被冲走了,连同我家的那个青花瓷缸——母亲如是说。

从这带着些神化色彩的传说和正月十五转灯杆的习俗中,我们不是能够读出老百姓善良的祈祷美丽的愿望之朴素的人格魅力来么?

虽然,鸿恩寺早已挪做他用,寺门前曾经光焰一时的灯杆也已成为美丽的“过去时”,可是,我看见,寺前那个悬壶济世的张和尚遗留下来的“鸿恩寺诊所”却依然兴隆……

看,我又移情了不是?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曾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梓菲
☆ 编辑点评 ☆
梓菲点评:

感谢还留有记忆中的美好,鸿恩寺给了你回忆,给了你那些多的曾经,你当然不会忘却,虽然现在已物似人非,但记忆之门会永远敞开……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朋友的文章给读者带来了深思,很有内容的文章,拜读了!at:2009年06月02日 上午10:24

曾新-回复谢谢!祝福了! at:2009年06月02日 上午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