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20世纪30年代,时任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教授的风流才子吴宓,苦恋才貌双全的毛彦文,为此不惜抛妻弃女。毛彦文却不爱吴宓,七年后果断嫁给北洋政府前总理熊希龄。失恋的吴宓痛苦不堪,写了几十首自怨自艾的诗作,非但没有博得别人的同情,反而被很多人嘲笑。熊希龄去世后,吴宓又燃起与毛彦文复合的希望,写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情书,结果一封也没得到回音,有的信甚至被原封不动地退回。吴宓仍不死心,经常与毛彦文梦中相会,醒来泪湿枕巾,痴守终身到死。前几年,某教授采访毛彦文,对她提及终生爱慕她的吴宓,毛彦文面无表情,冷冷地回答一句:“好无聊。他是单方面的,是书呆子。”这就是吴宓痴情苦恋一生得到的最终回音。
我国有句格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即精诚的力量可以贯穿金石,何况人心呢。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化解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长期积存的矛盾,便是有说服力的例证。因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历来被世人捧为至理名言。就连牛顿都断言:“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巴尔扎克更是豪言壮语:“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纵观古今中外,多少人就因为信奉这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执着精神而毁掉一生,一事无成。比如有的人并不具备当作家的天赋,非要固执地选择文学之路,以为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成名成家,结果是到晚年名不成功不就,白白浪费一生宝贵时光。如果他能看到自己的长处,选准奋斗的目标并坚持下去,无疑将开创一番事业的。这样的悲剧例子很多。尤其是在爱情上,很多人像吴宓一样,自以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执着去爱一个人,哪怕对方不爱自己,总有一天会感化对方并接受自己,结果反倒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为了林徽因终生不娶的金岳霖、毕生苦恋一女子未果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芝就是教训。
古今中外很多的悲剧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一句害人匪浅的所谓至理名言,一个人太执着并不好。我常常爱在晴朗的午后,跑到耒阳城郊河边看山看夕阳,看云卷云舒。看多了,就发现大自然是不执着的。你看, 天空里的水汽集聚够了,就形成云;风吹过来云便飘动,变化各种样子;风大了云便消失,一切的变化都顺其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花儿也一样,该开的季节自然地盛开,该谢的时候静静地落,没有一点留恋,没有丝毫不舍。每每这时,我都会想起年轻时候的一段错爱,庆幸曾经在痛苦中的决绝放弃。一个人无论在事业上还是爱情上执着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倘若执着的方向不正确的话,还痴迷不悟,那就是“傻”。云朵、花草都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何况我们人呢?
鲁迅先生说过,强不爱以为爱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可惜,能够释读天书、洞明世事的吴宓教授,一生也没有参透这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到现在,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捧为真理的,依旧大有人在。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