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银行家在一个沿海小渔村碰到了刚刚靠岸的一艘小渔船,船上只有一个渔夫,船上载着几条大大的金枪鱼。银行家夸奖渔夫捕的鱼质量好,并且问他捕到这些鱼需要多少时间。
渔夫回答说,“要不了多少时间。”
银行家接着问,“那你剩下的时间都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我会睡个好觉,钓钓鱼,陪我的孩子们玩耍,陪陪我的妻子玛丽亚,每天晚上我都会到村子里去,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我的生活非常充实。”
银行家说:“我是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也许我可以帮你。你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捕鱼,挣钱买一艘更大的渔船,用这艘渔船挣来的钱再买更多的渔船,这样你就拥有一支船队了。你不用再把自己打来的鱼卖给中间商,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商,或者自己做批发零售。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村子,到墨西哥城,然后到洛杉矶,到纽约,让公司的业务发展壮大。”
渔夫问道:“但是这要花费多少时间呢?”
银行家回答:“大约15-20年吧。”
“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笑了笑说:“到时候你就可以申请上市,向公众出售公司的股份。你会成为富翁,拥有数百万财产。”
“数百万……然后怎么样呢?”
银行家说:“然后你就可以退休了。你搬到海边的一个小镇上,可以一觉睡到下午,钓钓鱼,陪孩子们玩耍,陪陪妻子,每晚到镇上和朋友们吃吃饭,弹弹吉他。”
渔夫回答说:“难道这些不是我现在就已经在做的事吗?”
银行家无言以对。
《渔夫与银行家的对话》是一个极其普通,极其平淡,又富有哲理的一个小故事,文章通过银行家与渔夫在小渔村的偶然相遇,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揭示了银行家与渔夫的不同生活态度。其实又何尝不是芸芸众生的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写照呢!
在我看来,渔夫每天都可以享受阳光,享受到人生乐趣,却没有实现自我和人生价值。来到世上走一遭,我们就是奔阳光休闲而来的吗?我想现如今好多的银行家、企业家,同时又是慈善家,他们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享受了人间富贵,同时慷慨施舍,回报社会。他们在自己享受阳光的同时,也给那些需要阳光的人们带去阳光。您说同样享受了阳光,哪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呢?
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有一段名言,叫做“三步人生”,大致意思是:人活着的第一步是为钱而活,通过多年打拼奋斗最后有钱了,代表人生的成功,是自我肯定。人活着第二步是为理想而活,手里有了钱,可以实现自己多年来的理想,通过实现理想来实现自我。人活着第三步为兴趣而活,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理想和兴趣结合起来,“从我所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让我们来看看郭先生的“所好”:从徒手创业至今30载,企业资产由最初的30万元,增至拥有市值30亿元(新台币),增长了百万倍,他个人的身价早已高达23亿美元。然郭先生艰苦创业本色始终不变,并以"抠"闻名商界。郭先生说:“我不会把钱花在个人享受的领域,我比较有兴趣把钱投在为大众谋利的领域。”几年来,郭先生为省、市、县、乡教育、助残、筑路、饮水解困、抗击"非典"捐资8000多万元,汶川大地震,鸿海集团和员工一共捐出1.3亿。据台湾媒体报道(2008年7月),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昨天与未婚妻曾馨莹在台湾君悦饭店举行订婚仪式,筵席上,郭台铭宣布已征得曾馨莹签字同意,将捐出九成财产做公益。
说到慈善事业,不能不提的一个人,就是被称为中国内地“慈善首富”、让我引以为荣的老乡,安徽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先生。
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 刚及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7.13亿元,被资助人数20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为1.81亿元。“5 。12”汶川地震陈光标最先率120人工程队赴前线,冒险救起128条生命,共捐785万元现金、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8000个书包……这一个个数字透露的正是被各界称为“中国首善”的企业家陈光标,以及他的救援队为灾区所做的贡献。陈光标的义举获得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赞赏,温家宝说要“向你致敬”。
人是自然的,生命的本能需要通过劳动满足衣食住行;人是社会的,在满足自己的同时,要承担责任,对家庭、亲人、对朋友、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我想用陈光标在面对记者提问时说的一番话,作为这篇文章的总结,他说:
“一个人活在世上能影响更多的人幸福和快乐,我认为这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俗话说,吃饭是为了营养,喝水是为了止渴,如果钱留下来,我们应该回馈给社会那些需要用的人,有了财富不会使用,我认为是一种负担。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全文完-
▷ 进入木白风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