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
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
——题记
五月闲云五月风,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以看到卖荷包的,卖五彩线的,卖葫芦的;行在小巷里,随处都飘散着苇叶的清香味和糯米的香甜味,沁人肺腹。又是一年端午日,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寄托今人情思的时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六月为未,以此类推。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多少年过去了,端午节仍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经过岁月的演绎,从两千年前的屈原到现在的平民百姓,端午这一古老的节日正在重新诠释着深刻的意义,惟一不变的就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五月端阳,风如手,花似雪,粽子藏,情断汨罗江。我用四月编织的花环,怀念的古人。记得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在迷茫时给了我们向前的勇气;还记得他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又给了我们坚持真理与灵魂独立的信念。然而,他的身体投向了汩罗江的深处,他的灵魂升华到神州的青史,他带走了一个满怀悲苦的躯体,却留下一个永远叫人深省的五月。端午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节日,一个特殊的节日,人们熏香割艾,包粽子、绣香包、赛龙舟,纪念那个孤高决绝投江而去的诗人。
端午节,在每家每户门楣上插着的青青艾蒿叶中向我们缓缓走来,在浓郁厚重的雄黄酒中向我们缓缓走来,在街头巷尾空气里弥漫着的淡淡的粽香味里向我们缓缓走来。棕叶摊开手掌,递来一个洁白的故事。淡淡的端午,没有酒池肉林的浓厚;静静的端午,是一首旋律单纯的潇歌;香香的端午,微风拂过荷叶;糯糯的端午,姜米裹在粽叶中,粘住了鱼儿们的嘴;悠悠的端午,经历了数以千年,仍如水般绵长;净净的端午,人们的身心这一天都在被洗涤,这是一个有灵魂有气节的节日。千年的光阴细细数来,流动的血脉,许多灵魂深处的故事,宛然昨天。
清代诗人李静山有诗写道:“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说到雄黄酒,让我想起《白蛇传》的故事。从西子湖畔的灯红酒绿里,走来赢弱之躯的美少年许仙,遇到初化人形的白蛇与青蛇,徘徊于这繁花入眼的世界,纵有平湖秋月,苏堤春晓的温婉,但千树琼花,十里垂柳,点破的却是一纸夙愿。把酒浅酌醉莫愁,未料雄黄,恍惚酒倌丑。千年的修行,无休止的看尽人生挣挣扎扎,了了未了的情缘,颤颤微微的牵手,竟然不能看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泯灭了不该有的情。偏把自己无限的温柔,缠尽不能自拔的情中。无论是蓄兰而沐,还是端阳酒变,离不开的都是仙界人间的一个情字,仙人之事,怎一个“情”字了得?
五月五日天睛明,杨花绕江啼晓鹰。青棕的香气悄悄漫溢,龙舟的鼓点业已敲响,又撩拨起那萦绕千年的情思。打开尘封的悲壮,走进肃穆的苍凉,我不知道古老的楚国是一支怎样凋零枯萎的花朵?斑驳的历史记忆,一切都埋伏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的那一处。粽子的飘香里,飞出《离骚》的凄凉;雄黄的壮烈里,吟咏《天问》的悲呛;龙舟的激越里,荡漾《橘颂》的理想。滔滔东去的江水,忏悔着千年的错误,它曾把一个美的梦想吞噬,留给人间一串叹息与怀念,因而贮藏了一曲永远的忧伤。烛影下,我长时间地向历史深处打量,从淙淙的水声里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听到了千古文人的心韵,我听到了百世芬芳,千秋永恒!
岁月淡泊了久远,楚歌难老,香蒲与艾草的清香,化作了丹唇皓齿间糯米的柔软,也化作了耳畔橘颂、离骚、九歌和九章。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变迁,很多风俗会被改动或者遗忘,唯一不变的是过节时的那份情怀与情思。不管是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还是起于三代夏至节说;亦或是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五月端阳,菖蒲与艾叶的清丽,依旧敲开千家万户的门窗,扫去人们心中的尘埃,荡开一张张追思的情网。我也裁一截红丝线缠在腕上,祈祷能在滚滚红尘、熙熙人世,系住一双温暖的目光,系住一线纤细的相思,系住一屡莫名的心跳,还有遥远的祈祷与祝福。日月风尘两千多年到如今,今天的五月,因为有了枇杷而把五月变成金色,因为有了杨梅而把五月变得火红,因为有了龙舟而在五月祈福!
箬叶飘香,一粽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明天就是端午节了,山脚下,流水潺潺,花果飘香;山峰间,云雾缭绕,瑞气呈祥。幽幽粽香,悠悠情思,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