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谈成功之捷径深山的小树

发表于-2009年05月25日 上午11:00评论-2条

——论龙门、伯乐以及撑杆

小时很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其中对“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尤感兴趣。龙门是个很神奇的地方,耸立于湍急迅疾的黄河之上,险峻挺拔,似与天接,水位落差极大。可是,每年的晚春,总有无数的黄色鲤鱼不辞辛劳,逆流而上,从五湖四海齐聚此处,各展奇技,一决高下,因为凡是跳过龙门者就可以脱胎换骨,由普通的鲤鱼幻化为龙。鲤鱼,总是很常见,虽有似龙之须,却总离不开浅洼的池塘,终日与蚌鳖为伍,也免不得为人捕获,烹成美味。然而若能历经数载磨难,修成正果,幸运的跃过龙门,羽化为龙,不仅可以免除性命之虞,还能终日体面的尽享荣耀:上可翱翔在穹宇云霄,下可潜伏于深海巨湖,兴致高涨之时还能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确乎有一步登天之意。

很多的成功就如同登龙门:成功之前,潜忍韬隐,默默无闻,酸辣尽尝;一朝功成,名声立噪,鲜花掌声,甚至荣华富贵,唾手可得,甚至紧围密匝,驱之而不散。所以,千方百计寻求各种途径以求成功,就是很多人朝思冥想,苦苦追求的。而要想取得成功,实现理想抱负,谈何容易?尤其是在一个秩序稳定,等级森严的社会,更是艰难。仅仅通过垂首苦干,默默耕耘,不仅很难流芳百世,甚至连“遗臭万年”的可能都没有。

有人说,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能否牢牢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改变自己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唐代的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了很大的名声,因而做了大官。于是就留给我们一个诱人的词语——终南捷径。仅仅把成功寄托在投机取巧上自然是不可以的,但是若能从纷纭事务中把握住某些机遇,定然会使成功来的更快,免受拼搏之苦,却可以轻易跃过龙门,享受成功的果实。

有一则寓言:伯乐的一个朋友在集市上卖马,可是空等了三天却无人问津。于是就去央求伯乐去帮忙。第二天,伯乐就走到集市上,来到这个朋友的马前,端详了一会,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走了几步,却又回头看这匹马,仍是什么也没说,径直走开。就在他走后,这匹原本普通的马却身价陡涨,被人抢购而去。

古人说,君子善假于物。寻常的跳高越过的高度,无论竞赛者如何奋争,总是无法超越撑杆跳高的。巧借东风之力,谈笑间,强虏就灰飞烟灭,胜过百万雄师。所以,找寻自己的伯乐,接过自己的撑杆,对成功就是十分的重要,古今皆然。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树底下好乘凉,说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战国时期,楚国上蔡有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官,虽年轻却好思上进。有一天进粮仓检查,看到仓中老鼠肚大腰圆,饱食逍遥而无人犬喝吓之忧,便又忆起解手时候看到的生活在茅厕中的老鼠:枯瘪肮脏,毛色干燥,且见人就惊恐不已,惶然逃窜。他不禁心有所悟,仰天长叹:“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断然辞职,跟从大学者兼社会活动家荀子学习治国之道、帝王之术。学成后,西游秦国,投靠权倾一时的吕不韦,后被秦始皇重用,最终位列三公,彪炳史册。

这个人就是李斯。我们姑且不评价他的人生得失和历史地位,单就他那精辟的“鼠论”,并凭借这一处世哲学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就足以发人深省,令人深思。自处之境的分界线其实就是“龙门”,人还是同一个人,但龙门上下便是龙鱼之别,也就是仓鼠和厕鼠的不同。李斯辞师西行之时,不知道恩师荀子是否也曾写下介绍信予以推荐,但无论怎样,凭荀子的威望与名声,定然会给他的事业带来很多的帮助;后来又投靠在秦始皇的“仲父”吕不韦的门下,因此才得以接近秦始皇,并被重用,由此方才一步一步的迈向权力之颠。由默默无闻的布衣到如日中天的大秦丞相,并协助嬴正统一天下,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自身的果断抉择,奋发努力外,荀子和吕不韦这两个人物也是非常关键的“伯乐”,帮他跃过人生事业的“龙门”。

司马迁在评价义不食周粟而死的伯夷、叔齐时就曾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愈显。”他们之所以名垂后世,千古流芳,一定程度上都是得益于孔子这个伯乐。受到圣人孔子的推崇或偏爱,并不遗余力的加以宣传,自然青云直上。尽管伯夷、叔齐是在死后才有此际遇,但与其他趣舍相似,却最终身死名灭的人相比,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人,总是有自己追求的。尽管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志在林泉,淡泊名利,视荣华富贵如粪土的隐逸之人,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怀抱远大抱负的人显然更多。即便是所谓的“隐士”,不是也有一些仅以此作为出名或牟利的手段、沽名钓誉的准隐士或伪隐士吗?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种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便是通天腾达的龙门。在科举制度之前,也有一些选拔人才的形式,如 “察举”、 “九品中正制” 等,都是通过“乡举里选”或高级官员举荐的方式选拔人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脱颖而出,不仅需要修身养性,砥砺品行,也需要积极找寻能赏识自己的伯乐,以帮助自己顺利跃过龙门。

在《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李元礼就是李膺,他当时享有极高的威望,所以假如博得了他的赏识、接纳和推荐,定然会极大的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和地位,无疑是成功的一条捷径。

当然,伯乐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他本身要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即使不能翻云覆雨,却定要能借助自身关系或影响,使被举荐者能各得其所。在三国时候,就有一批所谓擅长鉴人识才的“伯乐“们。他们的品评对于一个积极仕进的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决定的作用。连曹操这样的能臣兼奸雄在年轻时都希望得到当时的鉴赏家的美言好评,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厉害。

当然,这种举荐方式主观性太强,沿袭既久,必然就有猫腻。伯乐们凭个人好恶或利益趋向,就胡言谰语,结果使一些人盛名虚浮,却没有真才确学,名不副实。后来曹操在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后,最终确定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不再盲目的以盛行的虚名做为评论一个的标准,而是看他实际的处世判事能力。

科举制度确立之后,虽然也存在一些弊病,却使人才选拔有了较为客观的标准,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自然可以堂而皇之的被授予官职,受朝廷重用,这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无疑是极大的成就和抱负施展的开始,而不必计较是荣升还是入彀。而对一些因种种原因无缘科举仕进的人来说,其实就是断了赴龙门的途径,必然黯然神伤。像“诗鬼”李贺,因避讳之故无法取得功名,只能凄恻的发出“若个书生万户侯”的愤懑之语,悒郁而终。当然,断了赴龙门之途并不意味着就决然失去了跃龙门的一切可能。若能找到合适的伯乐,附青云而腾达更是一条快捷途径,只是李贺或许也没有如此的关系和机遇。

在唐朝曾兴起并盛行所谓的“干谒诗”,就是通过向高官显贵或社会贤达表心志,显才华,以博得他们的赏识,铺垫进身,借助他们的力量飞跃龙门。据说,白居易年少进京应举,把平时做的诗送给当时已久负盛名的顾况评阅,顾况初始似乎有点瞧不起他,但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加赞叹,并四处宣扬称道白居易,从而使白居易名声大振。著名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他在长安应举前后增给时任丞相张九龄的干谒诗。只是这首诗似乎并未受到张九龄的赏识,最终仍是名落孙山,失意而归。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非独女色可媚人,仕宦亦可,像汉朝时期著名的邓通。清朝著名的巨贪和绅,不也是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睐和赏识,从此权倾朝野大半生吗?他是运气太好,一下被最高统治者相中,虽获得了鱼化为龙的全部好处,却免除了很多度化之苦。而皇帝掌握“龙门“的标尺,门槛高矮自己说了算,当然是最理想的伯乐。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没有和绅这样的机遇。当然也可以通过外戚身份接近皇帝,像王莽和杨国忠。

历史上有很多以佞幸取悦皇帝,并权倾一时,显赫炙热的人,当然以太监为主,像赵高、张让、高力士、魏忠贤等等。所以很多人为了赢得荣华富贵,为了无限接近最高权力核心,甘愿受阉割做太监,据说清朝有段时间,紫禁城的太监曾达到数万人。当然最终也有成功者,就是昭著的“小李子”——李莲英。

古人云:“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今来看,凡能成功,有何不可为?尽管有些方式是残忍,甚至有些卑劣,但毕竟也是成功的捷径,总是会有人汲汲而为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用如此方法也可以明晰的看清并分析今日社会的很多现象。

曾几何时,高考是千军万马竞相争渡的独木桥,激烈而残酷,倍受人们的重视。如今却在有些地方,很多学生主动弃考。究其原由,若单纯归结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差或家庭物质的匮乏,定是难以令人信服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高考已经失去了“龙门”的价值。大学无限制的扩招,规模激增,而社会的就业岗位却相对不断萎缩,于是导致了就业的艰难。以前,只要考上大学就相当于捧上铁饭碗,就如同童话里鱼与龙的质变,尤其是对很多家境困窘的农村学生来说,无疑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现在,大学门槛降低,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毕业即失业,所以高考的降温是必然的。

高考的沦落,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新时代“伯乐”的兴起。伯乐的赏识和推荐,也是成功的捷径。就连新时期最炙手可热的年轻作家或写手——韩寒和郭敬明,也是借伯乐之力一夜成名,风靡至今,伯乐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他们在各种采访中,也从不避讳这一点,那是他们成功的开始。

如今社会价值多元,竞争也是十分激烈,正像郑智化歌中所唱:“都市的柏油路太硬,踩不出足迹。”所以要想出人头地,必然要付出更多。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好自己的伯乐和龙门。各行各业的伯乐们本身就掌控着龙门的门槛高低。精准的选择就能事半功倍,一炮走红。

央视,作为一个特殊的传媒,一直具有着独特而巨大的影响力,登上央视的舞台就如同跃过龙门,迈上成功和辉煌的新开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有影视公司猛砸十万元,连续十天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一位清纯女歌手的歌曲,使她一炮走红,央视就扮演了一个或许不太光彩的“伯乐”形象。 

春晚,作为央视的黄金品牌,自然具有很显著的造星能力,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舞台,朝思暮念的龙门。著名艺人李琦就是通过春晚舞台为全国观众所熟知,并一夜成名,逐步迎来事业顶峰的。在一期“鲁豫有约”的节目中,他就坦言自己在春晚前后的天壤之别:上春晚前,到处打零工,入不敷出;春晚后,一夜成名,仅一年时间就添置了一部桑塔纳汽车,在那时桑塔纳汽车或许还可以称为奢侈品。

如今,央视依然还是具有无比巨大的影响力。在近几年,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节目就火了一些人,尤其像于丹和易中天等人名利双收,钵盂四溢。“星光大道”果真也是星光乱溅,为很多逐梦的人所青睐。

这几年,国内外的娱乐圈都曝光了所谓“潜规则”的存在,甚至呈现猖獗的态势。在传媒发达的形势下,影视歌等娱乐形式是出名最快,且获益极大的途径,所以很多人垂涎欲滴,为了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甚至不惜“舍得一身刮”,哪怕出卖色相也要缠住演艺圈的那些大腕,因为他们就是可以魔幻般使自己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额,一步登天的法师,就是得以轻松跃过龙门的撑杆。由于觊觎这些机遇的人实在太多,一些好色的大腕就奇货可居,以各种条件相要挟,软硬兼施的施加压力,迫使一些青春貌美的年轻人就范。由此而观,潜规则其实就有丰腴的生长土壤,是特定情形下的必然现象。

前些年,很多人热议所谓“高调收徒”的现象。如今的人总是精明透顶,绝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惟有高调行事,方能为世人瞩目,也才能达到热炒宣传的目的。投名师,访高友,是自古就有的东西,尤其在文艺界更是普遍。凭借名师的指点,技艺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借助师傅的名声,就能迅速的提高自己的指明度。在如今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跟风盛行,只要借师傅一把小风,火上一把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

……如此现象在今日社会中,屡见不鲜,数不胜数,不再赘述。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所谓准备,一方面是自身的禀赋和才能,没有金刚钻,即使有瓷器活也是招揽不了的,即便能侥幸风光一时,终也难长久;另一方面,当然是为机遇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一般也不会平白无故的砸在素昧平生的人头上,机遇也是采取各种手段,甚至不择手段抢来的。

当人们都把眼光盯在找寻成功的捷径之上,并也不断有人以此而果真“成功”的时候,不知道,这是我们的幸福,抑或不幸?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深山的小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生云灭自在风点评:

作者用信手拈来的事例说古谈论今,指点捷径,道破成功,幸与不幸,尽在心头。

尘世祥人点评:

要想成功,外因和内因都十分重要。文章论点鲜明,然论据过多反有冗长之感。

文章评论共[2]个
燕子呢喃-评论

祝你成功at:2009年05月25日 下午4:45

enetplok-评论

欣赏佳作,问候朋友!at:2009年05月28日 下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