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了个皮实的男孩子,每天都会有新的故事,他的玩具、本领不仅会跟着增添,兴趣爱好还会跟着市场不断运转升级。
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在电视上看了《天线宝宝》的光盘,后来在街上,看见天线宝宝的书包、书本、衣服两条腿脚就像长了根似的,怎么哄都不愿走。后来上了幼儿园,背的第一个的书包是天线宝宝的,因为不过瘾,黑仔还亲自还在自己衣服上用蜡笔画个天线宝宝!
到了三岁多一点,看了电视《西游记》,喜欢猴王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只要那首主题歌一响,厨房、卧室立刻成了他的习武练功之地。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赤手空拳模仿敌我双方边战边退的打斗的场面,脸上、背后汗如雨下,百忙中还不忘配音,那时他口技水平也突飞猛长。有一阵子我甚至因此产生过日后他可在口技方面发展的想法呢。有时他忙不过来,就分一样武器给我,命我与他对打,或者要我帮他唱那首主题歌,歌唱得慢了,动作无法连贯,不能腾空而起,那时他就停下来,真诚的看着我,耐烦的示范:“妈妈,看我,是这样唱。”我量米做饭都要穿过“刀光火影”的战场。自给他买如意棒后,他人到哪儿棒就背到哪儿。白天走上街都是全副武装:左肩扛猪八戒的钉耙,右手提的是孙大圣的如意棒,还要我一摇一摆在后面当沙僧,闹得我哭笑不得。我买菜的时候,他就在旁边一小块空地上就练起武来,常常引得过往的人们都停下来观赏。
那一年,因为练武勤快,单单如意棒就折了六根(他自己从野外带回还不算),他所有的裤裆都有一长条裂口。有一次,我和他从外面赶回,他因玩太疯,裤裆又破了,那五月的和风哦将他半边裤裆像旗帜那样高高掀起,他也全然不顾。想制止他吧,穿着高跟鞋的我,怎么都追不上,气得我第一次折了一条嫩嫩的青鞭子,等我快赶上时,他突然停了下来,冲着我直开心地笑:“妈妈,我藏在这儿等你呢,你累了吧!”那可爱可气的样子竟让我忘了生气,我只好悄悄的把鞭子藏到花坛里。那时我想男孩子只有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
看到孩子对猴王那么痴迷,我乘机给他买了几本故事情节简单现代文版《西游记》,黑仔对此书爱不释手。一瞅见我有空他就撵我读,虽然电视看过无数遍,书中的文字描述依然紧紧吸引着他,晚上睡觉也搂着书。
在那段时间里,我还给孩子买了一套英国的《迪迪的故事》, 孩子很快喜又欢上书中那位自信、自立、勇敢、乐于助人的木头人小迪迪,我就顺势呼他“迪迪”或“小托比”。读完了《迪迪的故事》,又带孩子去书店买《黑仔乌鸦和狐狸桥桥》,孩子对书中的内容和精美的插图很感兴趣,老担心善良无度的黑仔再次被狡猾的桥桥骗了,吃完晚饭,就爬上我的腿听我续读,善良、容忍这些品质开始在他幼小的心里一点点浸润。看完这本书,他问:“妈妈也喜欢黑仔吗?”我告诉他:“也喜欢。”那段时间孩子有了第一个人生理想:“长大后我要像黑仔那样开一家面包店。”那段时间在家里他又有了“黑仔”这个名字。孩子太爱这些人物了,有时我喊他的真名,他没有反应,一旦喊这些名字,他老远就听到,并迅速跑到我身边。
黑仔六岁时,有一天字呆在卧室里,手里捧着宋庆龄的《诚实守信》的图文故事册,一字一句的读,很认真。当他确认能单独读完时,小小的脸儿因激动变得通红,那样子真叫人疼爱。
后来有了动漫《迪青》,黑仔因为佩服迪青,上街一把弓箭横挂腰间,后颈还插一把大刀(塑料的),从后颈迅速抽刀动作之熟练很像电视上的迪青,有时还拿我的丝巾当包头。晚上洗澡看见他后颈窝不时有一些插刀留下的印子。当然每次和他走在街头,需要的不是一般的勇气!他实在太耀眼了!回头率几乎是100%。
到了2008年《李小龙》电视上演,他心目中的偶像又更换了,有一次我故意逗他:“要不要再买根如意棒?”他简直是不屑一顾:“不要,不要,那太幼稚了!”之后他又加强练功,我厨房的三面墙壁,楼梯墙壁上纷纷留下“李小龙”拳脚的痕迹。不仅是单纯的训练拳脚工夫,就连面部的表情,与人对视的眼神、口型都要练的,弓背弯腰的深度、站姿都有讲究,练得惟妙惟肖,一看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小龙”,我都佩服。白天在学校里,他还给同学露两手,看得同学们目瞪口呆。
等到《少林孙兵》上演时,我们家就更热闹了,下班回家,客厅里有好几个“小和尚”和他一起练功,他的武艺已经是汇集百家之长处,具自家独创特点黑仔工夫了,8岁的他在一条街可以堪称工夫的大师了。现在黑仔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对门的7岁男孩,一个是比他大两岁的大胖哥。
-全文完-
▷ 进入一棵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