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黄昏,坐在窗口,鸣蝉还在欢歌,鸟儿不时掠过,留下了清脆的叫声。它们们仿佛是天生的乐师,各自抒发着夏的况味与乐趣。背微微的靠在椅子上,夕阳折射下来,搀杂着季节里点点的色彩。这样清静的黄昏,远望天边的一抹嫣云,近看楼下小区中的花草,心生惬意,便坐下来在自己喜爱的书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看书,自己不知道何时养成了一个习惯?在什么样的时候,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仿佛能在特有的环境中,让自己能与书中的人物做近距离的交流。夕阳西下的黄昏,天边还残有一抹含笑嫣云,在蓝色的天空里显得特别亮丽。因而,我的目光为它停留在书架上那本不知道看过了多少遍的汤显祖的《牡丹亭》上。把书持在手中,一页页地翻阅着。丽藻凭巧肠而浚发,幽情逐彩笔以纷飞的《牡丹亭》,词藻华丽,沁人心脾。许多年前,看过《牡丹亭》原作后,又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拜读了西厢与惊梦中的戏文。林黛玉在听了这段唱的时候,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人们常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一傻,我就傻了三十多年,到现在还一直在傻着,还会继续傻下去。因为我喜欢看戏,喜欢在戏中去体会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心里。许多时候,看戏的人,并不一定真正懂得戏中的内涵。就如林黛玉所说的“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一样。一出戏与一首歌、一个故事一样,都有着它自己的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和深刻的寓意。我看了多场昆曲《牡丹亭》的戏或戏曲电影,无论是梅兰芳的,还是华文漪的、张继青的、李淑君的,每一次听,都倾耳忘倦;每一次看,那遏云绕梁之音,将杜丽娘那种惋惜韶华易逝、好景不常的美人迟暮之感,唱得直透人心,其美妙端难用笔墨来形容。
做为傻子,看了看手上的《牡丹亭》,又走到电脑前,打开电脑,找出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老师演出的录像,坐在电脑前再次看这出戏。舞台上氤氲迷濛的青烟翠雾中,望暮霭云岚,赏佳木幽草,聆听玉箫轻吹。张继青老师的唱颇显得“泛艳”,感情外露,听起来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了深情,或让人觉得芳香直浸骨髓,或是幽凄之音遍满斗室。“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解,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支名曲是《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我不知已听过多少遍了。这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古老唱段,看一次折服一次,听一回陶醉一回。
听到这些唱词,让我想到的是:花本无心,执著的往往只是看花人而已。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天边那一抹含笑的嫣云,像纯情的少女披着一层朦胧的粉纱,朦胧中透过窗户上浅蓝色的玻璃映射到空旷的屋子里。我坐在黄昏的嫣红中,沉浸于昆曲的美妙里,冥想、静思。静静的坐在黄昏中的我,在这嫣云的光晕中有些恍惚。就在那么不经意间,一抹嫣云的泛红,擦肩而过,非常普通的嫣红,非常平常的那一瞬间,却突然让我有一种怦然心动:当我庸庸碌碌地在尘世奔忙之时,将美妙的昆曲作为我心灵小憩的一处“后花园”,真的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幸事。
初夏的北方,到处都散发着鲜花的芳香。晚霞映日远,紫霞嫣云多。清晨,缀着露珠的花瓣新鲜、娇艳,水晶样的露珠上凝着昨夜的花香。黄昏,夕阳印着花影,枝头的花儿朦胧、娇羞,只是随风飘来淡淡的暗香。如玉肌冰琢的梨花,似一树的霞红的桃花,又像雪痕四溢的杏花,都在这芳菲(农历)四月的初夏一点点蔓延。嫣云髻,步夕阳,却见风荷七里香。抬头看见西边天空中即将下落的夕阳,漫天的云霞在如火的暮色中悄悄换上了红妆。美妙的时候,聆听着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行腔优美昆曲,加上那清丽悠然的笛子伴奏,心情感觉一下就静了下来,烦嚣顿去!晚霞嫣红,悄然无声,是怎样的一种静美!
微霞婉如清扬,罗帐黄昏慵自向西窗。静伫黄昏时候,举目遥望间,绚丽的丹霞映照浓雾的帷幔,沉醉在那一抹嫣红的含笑里。剪彩云为绫,清风为为绢,用清淡的笔触在馨香的轻风中涂抹雅致的色调。静下心来,那悠扬的很有穿透力笛声,还有昆曲那特别的婉转缠绵,还在我的房间里飘散:“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解,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悠扬中,我看到了杜丽娘那巧笑嫣然的样子,也看到了林微茵笔端写下的那一抹嫣红,还看到了天边那一片浅淡一片深的醉抺嫣云……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