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重构金融危机中的经济学家黄马骊牛

发表于-2009年05月18日 早上9:43评论-4条

中国经济界出现了一道别样的风景,那就是在大大小小官方或非民间举办的经济或非政治的论坛上,衣冠楚楚或不修边幅的经济学家频频亮相。他们纵论经济走向,把脉市场动态,指点发展要津。一时间他们与娱乐明星一样,成了许多人和媒体追逐的主角。于是,在主办方---中介机构---经济学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相对稳定的产业链,而频繁“走穴”,赶场就成了这些经济学家的“主业”。

经济学家是干什么的呢?黄某牛马人一个,对学术的东西不是那么在行,说多了恐怕贻笑大方。但牛马人老实本分,忽然之间就想起了咱们老祖宗的训导,叫做“吃哪份粮,打哪份仗”,于是这么啰嗦开了。咱们中国的经济学家,该是能够算进上流社会的那种“精英”,大都供职于高等学府或者研究机构,享受着由咱们老百姓纳税形成的不薄的待遇。这样一来,无论从国家公职人员的管理规章,还是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或者经济学家们的学风人格来看,经济学家一方面充任国家机构的公职,拿着纳税人供给的不菲的薪水,却在另一方面利用公共资源,在工作期间频频走穴,赚取天价出场费,甚至在企业兼职,挂衔,分红,这种经济学逻辑不给人以怪怪的感觉才怪!

那么,经济学家为什么要这么干呢?上面说了,黄某牛马人是外行,但外行处在热闹的经济环境中,时间久了也就看出了一些门道。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原因正是经济学中的关键词---利益。这些经济学家走穴的出场费是多少呢?咱们看一下郎咸平的身价就清楚了。郎教授当年曾因“郎顾之争”一炮而红,现在又因金融危机频繁亮相。去年上半年吉林省某电视台举办的为期两天的论坛上,扣除其他费用后,郎咸平拿到了12万元。而在去年下半年陕西某媒体举办的论坛上,郎咸平小半天演讲拿走的费用是税后6万元,短短数月,郎咸平的报价已涨了一倍。这经济学上利益的驱使力由此可窥见一斑。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当下,经济学家走穴一天,相当于普通工薪阶层工作若干年。经济学家风景这般独好。然而,这风景让黄某牛马人看了,酸甜苦辣咸就齐刷刷地涌进了胸间。

啰嗦到此,原以为问题可以就此打住了,然而不行。黄某牛马人于不经意间读书看报,得知咱们中国如今的经济学家,成天思考着如何晋级,如何创收,根本没有时间钻研学术的不在少数。如此徒有虚名的经济学家,走穴出席各类论坛,讲座,报告会等等商业活动,拿了主办方提供的天价出场费,享受了钻石级服务,除了乱开药方外,在表达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与思路时,又如何做到公平、公正?经济学家除了充当权力、资本的“二奶”以外,还能多大程度上站在百姓立场上凭良知说话?从近来某些经济学家不顾民意反对,发表麻辣烫语录中可以略知一二。就拿经济学家论楼市来说吧,从“买房就是爱国”、“未婚同居刺激楼市刚性需求”到“反对房地产复兴就是反人类”等另类观点层出不穷。如果不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经济学家何苦与开发商穿同一条裤子,把屁股坐到民意的对立面呢?这恐怕还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拿了天价出场费的经济学家,迎合邀请方意图,利用公众人物身份选择性表达观点,干扰公众视线,误导公众作为,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咱们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环境将陷入漩涡。

所以,黄某牛马人觉得,上述的经济学家十分可怕,咱们老百姓得审慎待之!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马骊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生云灭自在风点评:

经济学家明星化也是一个当下热闹的看点.很多经济学家并不潜心学问,而是热心于如何利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论点哗众取宠,对这样的经济学家,咱们老百姓得审慎待之!

文章评论共[4]个
enetplok-评论

欣赏,问好朋友!at:2009年05月18日 中午2:16

黄马骊牛-回复谢谢光临!祝福朋友! at:2009年05月18日 晚上10:38

黄马骊牛-评论

经济学家研究学术难道就是为了捞钱?!at:2009年05月18日 晚上10:40

黄马骊牛-评论

像这样的事例相信中国还有很多。at:2009年05月18日 晚上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