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江人民论坛和铜仁综合门户网读完《反思——德江已被边缘化》和网友的留言,感受到了作者的理性和网友的情绪,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从文化旅游角度看,在铜仁地区,德江县不会被边缘化。其理由有以下五点。
区位不会劣到什么地方去。继杭瑞高速过境后,榕江经石阡、思南、过德江、沿河至重庆市酉阳高速,德江经务川、正安到习水高速也可望在10年左右建成;织金至黔江铁路虽在规划中,从德江穿越的可能性极大;从长江进入乌江,到达德江将有80万吨级港口,码头离县城只有22公里。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交通是发展是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在内一切产业的瓶颈,只要瓶颈不存在,我们就有抓住机遇利用不让其仅仅成为通道的可能。
官员的认知会改变。各地、各届官员的施政理念肯定不一样,我们在此排除那些仅仅为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奔波的官员外,不少官员都会根据各地实际各有侧重,有的会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有的会侧重于经济发展,有的则是偏重于社会进步,有的会倾斜某一两地的先行。如果德江主要领导一旦认识到生命的长度和密度与文化相连,一旦认为文化旅游产业会带来经济总量的增长,会带来一方百姓的富裕,就会用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心态,挤出少许精力,重用好热心的能人,在经济上给予一定支持,在各层面加强宣传,从而在见效缓慢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留下坚实的脚印,在旅游品牌的打造上取得“突飞猛进”的成果,改观目前上级相关部门书面介绍和领导口头讲话被“省略”、不“入脑”的现象。
打造旅游的步伐不会落后很远。实事求是说,铜仁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目前还处于初级打造阶段,由于交通落后,知名度不高,打造时冷时热,其旅游还是一种“接待性”旅游,没有定期发团的线路,更无盈利可言的景点,在书店也买不到全面介绍铜仁地区旅游的书籍,更无进入市场的定期文艺晚会。尽管地区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侧重点不同,邻县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步伐比德江快,力度比德江大,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些成果多是“非物质”性的,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还有一个过程。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德江与他们比较,就像同一旅行团,他们乘座的车子出发一会了,德江的车子才刚刚启动,只要加快速度,到达旅游点上的时间不会相差很远,至少在观看精彩的节目时会坐到一起。
文化旅游资源不会消亡。比起外出旅游看到一些以人工打造为主的景点来,德江的旅游资源是丰富的。比如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傩戏和土家舞龙、比如规模宏大的扶阳古城,比如千姿百态的泉口石林,以及乌江画廊,红色枫香溪,等等。而这些旅游资源,只要进行适当保护,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亡。处于凤凰古城、梵净山和遵义会义会址之间的德江,在全区旅游进入市场化运作后,只要将其中一两个景点,进行包括傩文化、炸龙、民族民间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等在内的综合打造,争取进入其旅游线路上的景点,就可“搭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我德江”的人众多。本人曾以《在德江情结里转圈》为题批评过我们德江人狭隘的家乡观念,这一现象也能从网上过激的留言中表现出来。如果利用得好,这一现象也是德江的资源。不管在网上甚至个人博客,还是在县外,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德江人特别爱家乡,用图文为推介德江达到了痴情的地步。一位玉屏网友136曾经认为:“德江给我印象是生活比较落后的,文化比较贫瘠的,我去过松桃的一些贫困小山村,我觉得德江应该跟它们都差不多。”但是,当其进入德江论坛,其结论就改变了:“一篇篇德江网友的发言让我倍感意外!这哪是印象中的文化贫瘠之地,这分明就是文人荟萃之地!其素质之高和人数之多,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玉屏论坛甚至铜仁论坛里都找不出这么多有水平的文章的。”如果说这位网友有支持鼓励之嫌,其他网上的交流大家不一定知道,那么4月18日晚与李再勇在新华网贵州频道作客就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直播访谈时,县内外德江籍网友参与情况也可见一斑:参与人数占近五分之一,留言建议条数占近三分之一,永远超过了包括地直机关和各县(市、区)在内的应有“平均数”。“爱我德江”这一民间力量,就是官方随时可以让文化旅游产业燎原的星星之火。
如何打造德江旅游,我在《“打造旅游”》中已说过,用一种什么样的心胸对待打造旅游,我在《何处是家乡》中已述及,网上都可搜索阅读,不想赘言。我坚信,只要我们共同坚持努力,包括文化旅游产业在内的德江就不会被边缘化,而且还将更加美丽。
2009.5.17 钟应山下
-全文完-
▷ 进入张贤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