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了,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希望能够写点东西:一是对父亲的纪念;二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自己的父母,免却“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三是自己的一点小私心,常言“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在我心中却是一个不平凡的父亲,我想借此表达我对他的尊敬。
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家庭的生活常年在外奔波,在我的记忆里我们一直都是聚少离多。自己记事很晚,在十岁之前的记忆里甚至没有他的身影。
父亲一年中往往有十一个半月在外打工,直到近年夜才匆匆忙忙的赶回家,过了年又匆匆的赶回去。记得高二那年闹sas,交通被封锁,有点感冒的人也都被隔离……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自己担心在太原的父亲,莫名的在班上大哭起来——那是自己最早知道生命的最弱。
后来我上了大学,在车站经常碰到那些拖着行李被褥的打工人:不舍的花钱住旅馆就在火车站门口打地铺,不舍的买路上带的吃的东西,啃着难咽的干馒头……每每的就情不自禁的想起父亲。
父亲给我最深印象是高三高考的时候,那时他身体不好,刚好在家,我说起班上同学考试抄袭的事,父亲却说,即使考不上大学,也不要抄别人的!那是自己第一次对父亲刮目相看,有敬佩的感觉。父亲一直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有时甚至母亲都抱怨这点。他做的一手好木匠活,东家西家的邻居经常要打门窗、家具什么的,父亲也从不吝惜在家的那几天日子,一直从早忙到晚,甚至打灯到半夜。
和父亲相处是近四五年的事,大二的时候,父亲高血压晕倒导致脑溢血。那时的自己真的很不孝,甚至连自己父亲身体不好都不知道!担惊受怕一段日子后,父亲的身体终于好转,我们都不许他再出外,他就留在家里帮母亲做些农活,自己也经常趁假期回家看看他们,偶尔捎些茶叶、蜂蜜类的小东西,父亲脸上都会乐开了花,像个小孩子似的对别人说:“这是俺闺女给我买的!”想想那时也许是父亲最快乐的日子。
毕业后,我和哥哥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年末放假的时候才能回家,那时候父亲哪儿都不去,围着我们问东问西,有时自己还暗笑父亲的少知。父亲小时家里很穷,小学都没毕业,但很喜欢看书,我买的书放在架上,他会经常的翻看,像《三国》、《本草纲目》……但是他很少像那些邻居叔伯似的就某个故事争论不休。
今年清明节,父亲去洗澡,也许因为春天的缘故,而澡堂温度又太高,父亲又晕倒了,住进医院后,一直不愿医治,甚至几次把胃管拔掉——他总怕给我们负担。
五一的时候自己和哥哥赶回去,那天的父亲真的很精神,把我们的心都给高兴的麻痹了,以为父亲没事了,家里人又说“儿大避母,女大避父”,自己留下也不方便照顾父亲,不如回去。没想到这一回去却是自己和父亲的永别。三天后哥哥打电话催我回去,仅仅只一眼,只一眼,我的父亲就永别了我.自己就没想到那天父亲只是见到我们太高兴了,自己就没想到那有可能是回光反照,自己就没想到……哪怕只是三天那!
父亲去的时候眼睛没有闭,我知道他是在担心我们。我还好,对象是父亲见过的,五一假期在父亲床前守了三天;哥哥年近而立,仍是桃花讯遥,父亲每每眼馋那些抱孙为乐的人,对哥哥一再催促,可惜……想想爸爸最担心的仍是妈妈吧,人说“满堂儿孙敌不过半世夫妻 ”,这是有道理的,儿孙大了迟早要离开家,知冷知热的只有枕边人,父亲卧床的时间里,亲戚们多有照应,母亲更是不眠不休。
我一直认为人对许多事情是有预感的,即使不知道这些预感预示着什么。年关过后,父亲和母亲总是形影不离,有些时候母亲出去打工,父亲便早早的站在路边望着、等着,甚至莫名泪流满面……
说起来惭愧,父亲的去世打击最大,伤心最多的是母亲,而不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孝子孝女”。中国人讲究孝道,口口相传更不乏二十四孝式的故事,可是,扪心自问,真正做到对长辈问心无愧的究竟有几人那?自己因没能对父亲尽孝,日夜惶惶(怕天谴吧,我这人迷信),所以不想有人像自己一样遗憾。
父亲姓侯,名讳先启,属蛇,1953年阴历7月15日生,擅长木工,一生劳苦、善良,于公元二00九年五月八日午三时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全文完-
▷ 进入云起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