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先生的人生故事,让人感叹。从远而近,叙说几个。
一、学子回乡当农民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他家在土地改革中被划为“地主”,那时他才14岁。朝代的轮替,社会的变革,家境的遭遇,个人是无法逃避的。面对现实,他的生活内容只是读书。
他在当地读完小学,又到长沙市11中读完高中,又考入株洲冶金专科学校。
他作为新中国那50年代的大专学生,认真学习,胸怀报国大志,期待着毕业后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力量。谁知,在1961年即将毕业的时候,国家经济困难,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尽管他成绩优良,还是团支部书记,就因为出身不好,只得回老家当农民。家里父辈、兄弟多,他回家后,除了书籍和日常用品外,生产无工具、吃饭无碗筷、坐无凳、睡无床,更无遮风挡雨的房屋。社员戏称他是个“四无”的新式农民。
在回家的头两年里,他服从大队党团组织的安排,与民兵一起进行巡夜,搞治安工作。后来又与两个青年一起看守大队的粮食。他始终如一地准时巡视,还要做三个人的饭。
这期间,发生了粮食被盗案件,将他视为作案对象,受到讯问。后来破案才发现是另两个人监守自盗,才洗刷了他的罪名。
他在农村的这六年中,出工劳动,养活自己。在同学及亲人的帮助下,自建土砖屋三间,成立了小家。
二、工人蒙冤入牢房
1967年10月,他恢复为大专毕业生对待,分配到某化工厂工作。他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工作认真,得到大家的好评。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时期,他作为青年工人,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有一次,在北方工作的同学写信询问湖南的运动情况,他在回信中写了下列文字:“张平化时上时下,部分红卫兵还在搞武斗,个别的有明要暗抢的现象……为什么刘少奇主[xi]是被打倒的对象,而毛、林、周三位领导又不可以提意见?”。谁知这信不慎被那个单位的领导见到,反映到他的单位。就这事,他被打成为“现行反革命”。
在这以后的日子里,除了正常上班外,下班后要接受班组、工段、厂部的轮流批斗,检查认识自己的“罪恶”。
1968年9月15日10时许,因高炉被烧穿,他和班长一起用手捧黄稀泥堵住,挽救了高炉,保护了国家财产。但因劳累过度,站起来时突然头昏,右手搭上斜桥,被上料车轮轧断小指和无名指,经医院抢救,只接上了无名指,小指从此残废。
他伤未养好,就一边上班,一边继续接受批斗和写检讨。1968年底,他的检查被军管会定为“负隅顽抗”,宣判劳动改造12年,随即送往岳阳建新农场三大队劳动改造,开始完全失去自由的囚徒生活,每天天刚亮排队出工,天快黑时收工。
劳改农场处于洞庭湖区,是血吸虫的传染区,他又成为血吸虫的受害者。
他在接受“改造”的同时,因表现很好,刑期由12年改为6年。1974年12月,刑满后回到原籍,依然是一个劳改释放犯,过着受人歧视的生活。领导说:“你不要忘记自己是个劳改释放犯,多做事,少讲话。……”
回到工厂,他是试用工人,月薪29.5元。当时,工厂开工不足,不少人上班报到后围坐烤火,不久就各自走了。他为重新获得工人资格,不去烤火,而是主动擦拭电机、输送机等设备的灰尘、残渍,使它们焕然一新。
在高炉做配料工的时候,别人配完料就地休息闲谈。他却找来相关的工具,把大于100毫米的焦炭打碎,使之成为合标料,既利于高炉生产,又节约了能源。
他在炉前工作时,偷懒者,可以让别人做。他则主动找事做,检查附属设备——风机、水泵破料、仪表、衡器、矿石粒度、热风炉和司炉工作等。
就这么经过了近十年的改造。他将自己的实践,进行总结,写了一篇论文:“怎样做好一个炉前工”,得到了厂部的好评和大家的公认。
1979年,法院给他平反,还他政治生命,这样才结束了没有自由的磨难日子,开始新的生活。
三、焕发青春展翅飞
他恢复了自由,精神解放了,一股用不完的力量在工作中迸发出来。
1、第一次破记录
他平反后,仍然是一个普通工人。高炉配料方案是由技术科计算的,三五天就死炉一次,生产率相当低。
有一次,技术科负责人出差,要他拿出配料方案,协助车间主任指挥高炉生产。他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大胆更改了几个地方,使高炉连续生产37天,一举改写了多年的炉龄历史记录。
在此基础上,他又和车间主任去矿山查实磷矿石,到岳阳磷肥厂参观取经,再根据工厂的实际酌情配算后指导生产。使高炉连续生产保持30多天,最高到90多天,彻底消灭了三、五日死炉的现象。创下了第一个炉龄记录。
2、第一次上讲台
1979年10月,他恢复了技术干部,任车间副主任。一个周四的上午,技术科通知他于周六给工人讲一天干磨技术课。他既高兴又为难。从来没上过讲台,时间又这么紧迫;工作才一个多月,这不是在为难他吗?!朋友也为他担心哩。但是,他想,绝不能丢自己的脸!这是既能显示自己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又能和工人交流干磨经验。他咬紧牙关,一定做好这件事,以好的成绩来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为了讲好这节课,他对听课的听众进行了一些分析:其一,他们的程度参差不齐,有的是高中毕业生,有的是文化不高的老工人;其二,他们大都是近郊转正的合同工,听完课都急于回家。鉴于这些情况,他决定:讲课一定要深入浅出,课时不能太长。备课那两天,他忙到深夜,早上买早点的时间都没有。他将讲课的内容写成提纲,又画了一张工艺流程示意图,一张设备(包括电机)表,还写了四张中文和化学符号相结合的“生产术语”标语,挂在黑板的两侧,以辅助讲课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讲课内容。在讲课中,重点讲清了每个流程的关键。如:烘干机的尾气测试应保持在80度到120度为最理想,因为小于80度,半成品没有烘干,影响磨机的产量和包装速度,如果大于120,不但对燃烧炉和烘干机的设备有损,甚至可能产生热变,而且热量太高也会浪费能源。而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司炉和进料是否精心操作有关。大家听后,知道了自己的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了。
关于设备,他将设备的配套及正常维护进行了重点交待,使大家进一步掌握使用和维护的基本诀窍,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讲课结束后,还安排自由提问时间。上课的时候,厂部来了几个人旁听。下课后,大家鼓掌、递烟,回到厂办和技术科,他看到的都是张张笑脸,听到的是声声“辛苦了”的问候。
第一次上讲台,他成功了。
从那以后,他经常性走上了讲台:“tqc”职工晋升、新工人培训、外省建厂技术代培、省化工厅介绍高炉法生产cmp技术干部培训等,都有他的身影。1992年,他为石门磷肥厂讲课,听课的有200余人。省厅的负责人评价他“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而且善于板书和表达”。
3、第一次获殊荣。
1980年元旦,市化工局领导来他厂车间检查,看到他提供设备档案、墙上的职责表、工艺流程示意图、设备分布图、工作日记本,认真从中摘抄了很多内容,并在化工局的总结大会上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兄弟单位技术人员向他学习。由于他的工作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先后晋升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乃至被批准加入中国共[chan*]党。
第一次完成测算法。
1982年9-11月,省化肥设计院与省化肥公司在他厂从事高炉法生产cmp三衡算(即物料平衡、热量平衡、能量平衡之测定工作)。他除了完成本身正常工作外,尽力做好车间生产工艺调度、安排,保证三衡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参加到实际的操作。在50多天的紧张工作中,很好地完成了“三衡算”的工作,为高炉法生产cmp的保质节能还提高产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高炉法生产 cmp的著名测算方法。
第一次参与省检。
由于他对化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省厅组织全省厂矿的检查,都邀请他参加。
第一次,是1983年冬天到1984年初,为全省磷肥生产颁发许可证,参加了产品质量抽样检查,包括含量和重量是否达标,生产设备、附属设备、检测设备、工艺配算等是否符合要求。他很好的完成了任务。
以后的省检,他多次被任命为组长,责任更加重大。他带领检查组,明确工作任务,确定检查方案,再次胜利完成任务。领导给他评价很高:“方案简单明了,切合实际,超过以往来我厂检查的各检查组的,不愧是磷肥专家……”。
1987年5月份,他参加全省磷肥产品评优。接到女儿加急电报:75岁的老父亲病危。他赶回家看看父亲,当天又赶回检查组。在20多天的检查中,他和检查组的同志一道认真工作、严格把关,直到父亲去世,才回家料理后事。
他在检查中,做到公正公平,用事实说话,客观指出各单位的不足之处,受检单位心悦诚服。
他本厂在他的严格要求下,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省14个同行厂家中,由原来的中等水平跃到前3 名。
他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积累,理论上也不断提高。多次受邀到参与省化肥公司组织的技术研讨会,数篇论文获得在化工部的cmp杂志上发表。
6、为人不愿随大流
罗先生对工作是那么执着用心,对生活也是十分严谨自律。他作为一个技术干部,本来不直接与物质利益问题打交道。但是,在物欲横流、一切朝钱看的思潮面前,还是免不了受到打扰。他本着洁身自好的态度,不愿随大流。
在人际关系上,他不会迎合拉拢、阿谀奉承。在物质紧张的年代,有一次领导给他一张手表票。他不懂那是领导器重他,不知道逢迎讨领导的欢心,一声感谢都不说,拒绝了别人想得到而得不到的“恩赐”。别人都说他不识抬举,是书呆子气。
他在当车间主任的时候,对某些产品的购进有权处理。有些推销员到他家里送钱送物,他一概不受。
他在处理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上,也做到出以公心,坚守职业道德。个别厂领导为了谋取企业利益,降低化肥质量的时候,他坚持按部颁标准配方,不做坑农害农的亏心事。
他这么正直无私,的确是难能可贵,值得推崇的。
四、退休生活乐怡然
罗先生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工作30余年,于1994年退休,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虽然一度每月只拿220元的基本生活费,但他淡泊人生,仍然过着怡然自乐的退休生活。
首先,他去上老年大学,学书法、练剑、打太极拳,修身养性。他坚持练笔十多年,毛笔书法,已具十分功底,理论上他可以登台讲授;颜栁诸体的运笔技巧,他能娴熟自如。后来,他又学习别人写地书的方式,坚持每天早晨到人行道上一笔一划的锻炼。他自制地书笔,多次送给同样爱好书法的老朋友,分享快乐。
他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他说,有饭吃就行了,别的去想它做甚么?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回想那年卖了谷子买个月饼吃的情景,依然津津有味,十分留恋。
他对待疾病,也是持自信与乐观的态度。
2003年3月,他口腔右内侧疼痛,吃药无效,切片检查初步确定为淋巴癌。4月住院治疗。
开始,子女想了很多法子,瞒着他。他坦然地对医生说:“病生在我身上,要治好,还是要我配合才成。我是甚么病直说好些。”医生看出他性格开朗,就明说了。他就和医生共同研究治疗方法。决定先进行放射性治疗。放疗三个月后出院。一个月后复查,医生建议住院进行化疗2个疗程,以巩固疗效。谁知,化疗一次后,他全身疼痛难忍,四肢无力,不能进食。就这一次化疗,他头发、牙齿全部掉光。停止化疗后,改吃沈阳抗癌研究所的“去癌散”,一个疗程后即进食大增,走路有力,说话有神,效果十分好。连服四个疗程的中药,渐渐恢复。从那至今,时过六年,还如常人,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从死神那里走了一圈的人。
他的康复,与心态平和不无关系。住院的时候,工厂正进行破产工作,所以别人能报的药费,他用去3万多元,却得不到报销。对这么不公平的事,家里人安慰他,他也认为只要病好了,一切都算了。
他又是一个与时俱进、思想开明进取的老人。
今年,在他75岁寿辰前,他给子女立下遗嘱:不开追悼会,更不要放鞭炮。绝不收受任何人之礼。骨灰从他的老家黄兴大桥撒入浏阳河。
……
七十四岁老人的一生,就是这么普通平凡,他从坎坷走向平坦,从灾难走向安祥。他的故事不是惊天动地,但也令人扼腕叹息,肃然起敬。一篇四千余字的短文,无法浓缩他一生的业绩与精神,然而,只要能表达他人生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罗老先生也就心满意足了啊!
笔者谨此赋小诗一首,赠罗老先生:
岁月如山险路多,
无端事故费蹉跎。
一封通信招灾祸,
六载囚徒受折磨。
勇斗恶魔从应对,
拒营假貨不传讹。
地书久练随风舞,
晚景如花遍地歌。
-全文完-
▷ 进入休闲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