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军主义:评论中国·之十二
“五四运动”的第九十个纪念日过去了。然而,纪念“五四”,却变成了纪念鲁迅。
其实,鲁迅并没有投身到“五四运动”中去。
鲁迅,是1920年秋,才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的。
“五四运动”时,鲁迅没有与北大学生形成师生关系,因而他也没法对北大学生形成任何政治或思想影响。
……
事实,也确是这样:
“五四运动”,是蔡元培在影响着北大学生,北大学生在影响着北京十余所名校的学生;是北京学生在共同影响着津、沪学生,乃至影响着全国的各界。
……
从《鲁迅年谱》来看:1912年至1920年,鲁迅在担任北洋政府“公务员”之公余,一直忙于校《嵇康集》、辑《会稽郡故书杂集》、刻《百喻经》,研究金石拓本、墓志拓本等等。
《鲁迅年谱》中,没有任何关于鲁迅参加“五四运动”的记载。
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当年乃至今天的一件大事;如果鲁迅参加了“五四运动”,而不记上一笔,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鲁迅会不会通过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投身到“五四运动”中去呢?
不可能。
……
我在《五四·新文化·鲁迅--顾晓军主义:评论中国(十)》中明确告诉大家:“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爱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知识精英发起的救国、图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两场并行的运动。“五四运动”,是以点式爆发;而新文化运动,则是以线式展开。
两场运动,互有影响,但各自独立。
……
“五四运动”,来得非常迅猛、突然(1919-4-24~1919-6-28)。
以至,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都显得反映迟钝;直至6月11日(“五四”已近尾声),他才率高一涵等人上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
最近,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钱理群,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的报告中说:“鲁迅给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特定价值的思想。”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拍政治马屁!
鲁迅,在“五四运动”之前,一共才发表了《怀旧》、《狂人日记》、《随感录四十》,这寥寥数篇文章。
哪里有什么“特定价值的思想”?又如何“提供”给“五四运动”呢?
中国社会,学者与文人们,出于无知、更出于拍政治马屁的需要;长期以来,把“五四运动”的光环,套在没有参加过“五四运动”的鲁迅的头上。
这,无疑是对历史的歪曲与对“五四运动”的不公!
作家顾晓军 2009-5-10
-全文完-
▷ 进入作家顾晓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