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看了n日,一直没说任何看法,只是觉得个人意见没必要,无论影片好坏,故事好坏,说错了,南京不是故事!
看南京,属于我想看电影的一个必要,和南京无关。年轻时是不看电影的,学校发了电影票都送人了。宁愿把时间拿来窝在屋子里发呆,我生命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浪费在了屋子里。
这次到成都特想看电影,或许,是老家没有电影院,本身的不需要因为缺失成了一种需要。只是该在什么时间看,和谁看,始终不曾考虑。
眼看考试,离成之日不远,要的那两张电影票也快过期了。电影院里人满多,一部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另一部就是《南京,南京》,对于前者,许是觉得没有暴富的可能,暴富是彩票般的梦幻,容易让人迷失与疯狂。选南京吧,70元一张的票,好在有内部票,只补了20元。
票价的高昂不是我义愤填膺骂几句可以下去的事,越发懂得生活从来都是不由自己控制,电影的走高,要看的一定要看,不看的免费也不看?或者电视,网络的普及,故意昂贵消费,提高民众的欲求?
非常怀念小时候在公社看电影的年代,更庆幸的是有在农村看坝子电影的记忆。在那个年代电影是普及的,因为那时候没人说文化是一种需要,文化需要普及。在文化需要普及和提倡精神生活的今天,电影只有大城市里才有了,也只有个别人消费得起了。
好在有电视、有网络,不看电影也没人说没文化。
南京,在中国人的情感里,都有疼痛吧,看南京的目的是什么?我是必须选一部而选了南京,和谁导演,谁演无关。
在诺大的电影屏幕上,仍然没有看清楚上面的字体,速度太快,也体现了我反映慢。接下来黑白的场景和拥挤的人群,我只能揣摩导演是不是要表达一种混乱,在战争和沦丧的情景下人的真实反应,以及在后来日军杀戮时麻木的一种对比?
整个电影看完让我特别压抑,无论是反抗——不彻底,不反抗——麻木、呆滞。如果是要诠释人性,那对人性,甚至国民性都是不完整的,即使是表达的需要,是反省的需要,我这样来说,是不想自己偏激,也不想用个人之见来概括我不懂艺术的偏见。
电影中人性的提炼与衬托美化了侵略的本质,压制了被侵略国的精神。多处混乱场景的糅合,人山人海“慷慨、坦然、无畏”被杀的木然,日本人和拉贝之间发生的事,以及中间的安全区,到底要说明什么?说明日本人是尊重国际法还是完全藐视国际法?
角川成为整部电影极力渲染和表达的人物,是整个南京影片的败脚,战争中有人性存在,但是不能忽略整个被侵略的事实,也不能置历史真相与人民感情不顾,极力表达人性而忘记历史。侵略和杀戮不是一个一个场面就能表达完整,也不是一个日本兵的“人性”和女人用身体“慰安”侵略者就可以宽恕的。(整个影片通过对角川的人性化渲染以及中国人在被侵略下的麻木与呆滞的描述,转移了我们的愤怒。)
我宁愿把 唐先生做了汉奸以后仍然保不住自己的女人和孩子,以及安全区的女人被杀戮和慰安等看成是导演要告诉我们,在一个被侵略,一个沦陷了的国家已经没有了尊严和生命权,女人是战争中的战利品,即使最后牺牲了生命、人格、尊严、女人、孩子也无力拯救一个国家和民族。这样对我,是些许的安慰。
也宁愿把角川的死看成是侵略者必然灭亡的唯心,把小豆子和赵先生握着蒲公英的欢笑,包括唐先生最后说:我太太又怀孕了。看成是一种新生,被侵略和沦陷下的生命不灭!
可我怎样都看不到尊严,看不到希望!
南京,南京》。更多时间,我宁愿没看过你,可是我看了。能说什么呢?如果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真的无法还原历史,那就尊重历史或者收藏历史,让它安静的躺在那里吧!这样对历史任意阉割与美化,是对历史、对真实的亵渎!
-全文完-
▷ 进入帘外落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