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平日的个性,是不喜欢去写赞扬的文字。这倒不是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而是在我觉来,事物的发展总是按照从生到亡的过程循序渐进的。不管是那个一个质点,都是生和死的较量。写生和写死从哲学的意义上讲是不会有区别的。
最近县上从事宣传的朋友总想为家乡写点什么,而且一直在苦思冥想。说心里话,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不爱家乡的人恐怕很少。既然是为家乡写点东西,自然我也就乐意和他进行交流。当然了,朋友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他是在宣传的岗位上,和我现在不一样。不能过分的随心所欲。
宣传是一个大型的系列报道,到今天已经在报纸上发出了两篇。听朋友说,效果不错。现在要写第三篇,总觉得无法超越前面写的文字。我是喜欢哲学的,好多年了,总是希望从哲学的命题中寻找到社会发展的原在本质。报纸上的两篇稿子我也读过了,说心里话,的确写的很不错。但是说没有办法超越,我就觉得有些太过悲观失望了。
故乡是个很有文化底蕴的空间。几千年来虽说经历了无数风雨冲刷,但是它的内涵仍然还是那么的深刻。如果我们只用一种御用的思维去思考这方土地,自然是不会得到什么精髓的东西。但是能孕育一方生命的土地怎么可能被御用所左右呢?
和朋友坐在咖啡屋里,听着田园音乐,开始还有一种惬意。但随着交流的深入,心里也开始有了某种压抑。看着朋友一支接着一支的抽烟,我从心底里就开始了莫名其妙的反思。故乡到底是黄土地上的什么呢?我问朋友怎么想?朋友说,写了故乡的元素和哲学,不知道接下来该写什么。我当时心中就有一种萌动,觉得朋友已经让御用的法则折磨得快要失去理性了。
怎么会没有什么可写呢?我告诉他,就写写家乡的震撼吧。既然这里能承载生命,我想就一定会有震撼人心灵的地方。远古的仓颉和杜康就不说了。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根,不需要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去进行评说。因为世界总会留下一些永恒的东西。不过就是眼前发生的一切也是完全可以震撼人心的。
朋友说,故乡如今还有什么可以震撼人心呢?我说苹果。不就才20多年的时间,故乡的苹果已经发展到了52万亩。尽管有不少人说这其中一定有水分。但是让我说,只有七十万亩不到的耕地就敢说有那么多的苹果树,但就这一点也就够震撼人心的了。当然任何事物发展到今天,我们觉得好像都是一种必然。可是,就是这样的必然在当时爆发的一瞬间,留给思想的冲击简直就不亚于生命的重塑。
故乡是中国当年唯一被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尽管我们在辞海中能够找到仓颉的名字,可辞海留下的解释也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传说是文字之祖。至于说出生在哪里,没有下文。记得当年我去当兵,大兵营里都是五湖四海来的战友,相互交流的时候,我很自豪的说着故乡的名字,可大家总是瞪大眼睛让人觉得茫然。
现在想起来也怪不得战友,小小的故乡,藏在黄土大塬腹地,默默无闻。当时我的自尊心仿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从小故乡的美妙就在我的心灵中特别的神圣。可当我走进世界的时候,才发现,我的故乡竟然有些可怜。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走出家门,只要说起故乡,总是有人会说是那个盛产苹果的地方。所以有一回我心血来潮,我说苹果是故乡的名片。没想到这个提法竟然让家乡人激动过好大一阵子。现在家乡的苹果成为中华名果,不管是出门,还是来客人,家乡人总是要拿出苹果来款待客人。
有时候我就在想,小小的苹果自然是不能和仓颉杜康相提并论。但是在当代它留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却一点也不比仓颉杜康逊色。我不想遗忘什么,刚不想获得什么。我只是觉得,同样的黄土地,为什么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人们发现竟是栽植苹果的天然良地。让人困惑不解的是,故乡人当知道这是一种升华的契机的时候,迸发出的热情简直就令人无法想象。
也就是十几年的功夫,也就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看到的已经不是一种景象,而成了一种理想的图腾和震撼。思考故乡,我想就不应该脱离了这个元素,就不应该只用简单的数字和故事来诉说。它是一种思想的变迁,是一种对生命的回答。
记得过去和朋友交流故乡的字祖仓颉的时候,心中还总是无法平静。因为我总是觉得仓颉的伟大就是他为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第一个汉字。不过到了今天,我突然觉得,仓颉留给家乡的震撼不是文字,而是那种冥冥的精神源泉。思考故乡,大概是不能离开这种生命传承的基因。因为故乡的今天不会永远都是今天,它也会在一种光阴的穿梭中走向永无境地的宇宙之中……
六十年前,在故乡的农村,每亩地能产五百斤小麦竟然可以成为全国第一。可到了今天,亩产一千公斤已经引不起人们心灵的共鸣。二十年前,故乡的土地每亩可以收入一万块钱。可是今天的一亩地已经收入超过了六万。也许这是世界万物发展的必然,可我想,这种必然也许还夹杂着更多的玄妙在其中。
过去我们说黄土地是神奇的也是贫穷的。但是今天我们在故乡看到的一切已经不能用这样的两个简单概念来形容了。因为黄土地留给故乡的就是向世界展现的一种爆发式的震撼。不是我刻意要说自家的故乡好。尽管我也会唱山西民歌《谁不说咱故乡好》,但是我觉得,不管是谁,要想认识自己的故乡,不用生命的体验是绝对不可能的。
记得第一次听说故乡的苹果过了十万亩。当时我的嘴被惊的合拢不上。觉得故乡人真是了不起,十万亩苹果已经成为故乡无以替代的主导产业。可是没用几年时间,故乡的苹果发展过了五十万亩,这时留在我心里的已经不是惊讶,简直成了一种不可思议。
坐在我对面的朋友不知道是从我的闲谈碎语中得到什么启迪,他忽然眼睛一亮,激动地掐掉手中的烟头对我说:“我明白了,这些成就的取得不正是为官者的政绩?”朋友似乎终于找到自己要切入的主题了。他端起桌上的咖啡接着说:“干杯!今天多亏你的启发,要不然我真怕给人家报纸开了天窗。”
“我启发你什么啦?”我看朋友如此的兴奋不已,顿时反倒有了一种难以名状的苦涩:“也许我们的立足点不同,我们考察事物发展的规律各有偏好。我觉得历史不是那一个人完成的,也不是那一个人能够终结。你我在说故乡,怎么会扯到当权者呢?难道说黄土地就是一个精英构成的黄土地。”
“我知道你不喜欢我这样思考问题,可是就是灵验了那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老话。你说历史是什么?我知道你会说历史是民众创造的。可是民众又是什么呢?难道和我们说的哲学上的物质是一个概念。我没有你的思想深邃,但是我知道怎么在当今的世界里行走。想写故乡就得写点不喜欢的东西。难道你不知道这就是当今的社会?”
朋友其实知道我什么都明白。只是这会儿他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来和我交流了:“怎么,这就是你对故乡震撼的理解?”
“震撼的要义我明白了。我算什么?司马迁都把汉武帝的章节去掉了。难道他不是伟大的史学家。好了,今天我们不说了,再说喝咖啡都会没有味道的。”看来朋友也真是实用。大概是觉得故乡的震撼已经留在心底里。这会儿不需要再去讨论什么了。
“不说了。”我说:“不过我很爱故乡。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出去,就是觉得家乡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太多了。”
“你的意思……”朋友可能觉得我的话中有话,又想接着问下去。
“没有意思。”我笑着回答。
“怎么会没有意思呢?”朋友说:“我明明听出来有意思的。说说,别让我在自己的文字里留下遗憾。”
“没什么可说了。有没有遗憾,也不是你我说的。故乡从远古走来,留下的和失去也许都是震撼,唯独是……”
“是什么?”我知道朋友就想知道是什么。可我这阵子不想说了,而且是真心的不想说了:“给我再要一杯咖啡吧。”
“你……”
“不想给?”
“好吧,这回给你要杯正宗的巴西咖啡。你说吧。”
“没有共鸣,哪里来的震撼呢?”我说完就没指望朋友会给我来杯真正的巴西咖啡。因为那价格在朋友的心里一定也是一种震撼……
-全文完-
▷ 进入心灵苦渡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