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乃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承历史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化民众最基本的教材。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无不是书籍熏陶的;没有书籍,这个世界恐怕还处于蒙昧状态。书籍,让人类更加聪明;书籍,让国家更加富强和民主;书籍,让民族更加辉煌。
写书乃是最高尚的行为,是伟大的事业。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废寝忘食,矢志不逾,潜心创作,有的甚至忍受巨大的身心折磨,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名著。诚如司马迁所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每读斯言,未尝不感慨万千,古人以生命写书,我等现今生活安逸,天下承平,竟不能写出传世之作,真是莫大的遗憾啊!
出书乃是写作到一定阶段的综合展示,是作家通过辛勤耕耘结出的累累硕果。古代由于印刷业不发达,纸张十分昂贵,想必出书十分艰难;现代社会虽然印刷业发达了,可出书还是不那么容易。市场经济建立以前,出书靠的是文章的质量。只要文章的质量过硬,出版社不但会无偿出版,而且会付版费;如今,出版社已改制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书籍成为真正的商品。这就决定了书籍要迎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否则,书籍会滞销。出书不单纯依靠质量,更多的是依靠金钱和作者的名气。只要你有钱,书写得不咋样,照常可以出版;如果你一无金钱,二无名气,即令你写得再好,也依然不会出版。这种出版体制,造成了出版社每年出书成倍增长,但书籍的质量却江河日下。古代文人甘贫乐道,最怕心灵被铜臭污染;可现代文人,要是不注重金钱,就甭想出一本书。这不是文人无行,实乃社会所迫啊!
出书乃是文人的一种愿望。农人播种,总希望颗粒归仓;工人干活,总希望制造出精良的产品;文人写东西,总希望文章结集。由于文人世界观不同,出书的目的和动机大不相同。有的人出书是为了展示才华,证明自己的能力;有的人出书是为了名垂青史,昭示后人;有的人出书是为了教化民众,提升弱势群体的精神世界;有的人出书是为了沽名钓誉,晋官加爵;有的人出书纯粹是为了金钱,希望书带来滚滚财源。
出书乃是一个颇为繁复的过程。 首先要一篇一篇地积累文章,只有当文章达到一定数量,才有出书的基础和条件。其次,要对文章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汇编书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根据文章质量、内容、体裁等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并对每一类文章归纳出一个确切的小标题,给封面起一个适合文章内容的书名。第三,要书号。书号就是一本书的身份证明,现代书籍没有书号就是非法出版,是不允许兜售的。如能得到公费出版(也就是给版费),自然是很幸运的。如能得到有关方面的赞助,也是很不错的。要是自费出版,只有自己掏腰包了。现在省级以上出版社一个书号大致在1.5万到3万元之间。第四,要印刷。公费出版的印刷不用自己考虑,出版社有固定的客户。但自费出版的,还要自己联系印刷厂。要东家看了西家看,比较优劣,最后才选择印刷厂印制。印刷厂根据书稿的页码和排版要求,估算印刷费用,并与你签定印刷合同。第五,要校对。印刷厂根据你的要求进行排版后,将书稿打印出来,让你反复校对。面对300多页的文稿,你要逐字逐句进行校对。原以为错误不多,但经你一校对,发现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错误处处都是,你不得不改正过来。你一连校对4遍,这让你身心俱疲。最后一遍你在文稿上写上“校对毕,同意印刷”的字样,标志着校对工作告一段落,可以正式印刷了。第六,要拉运。印刷厂将书装订好后,你看质量没有问题,就一边交钱,一边拉运。第七,要销售。你在网上发公告,在报上做广告,在亲朋好友间做宣传。与此同时,你个人举办文集发行会,签名售书活动。难免你是文人,脸皮薄得象纸一样,朋友给钱你不要,熟人你不好意思卖,结果,书大部分赠给别人了,你辛苦出力,却连本钱捞不回来。你有时也叹息,觉得出书是最不划算的事,但当别人用赞许的眼光看你时,你又觉得是值得的。
如今出版社改革,出书实行实名制,标志着丛书号不再使用了。一本书一个号,这无行中加大了作者的负担,出书更是雪上加霜。随着电脑的普及,许多人上网浏览文章,书籍的地位持续下降。可以预见,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书籍有可能退出历史舞台。到那时,出书也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2009年5月4日
-全文完-
▷ 进入鲁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