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快乐,是因你不知我的悲伤有多深……
——冯翔qq空间说明
“假如某一天我死了,哥哥,请您担当起照顾父母的重任;假如某一天,我死了,我的儿子,我还是要提到你,我们将不离不弃,永远在一起,相信一个父亲对你最深最深的爱。”
4月20日0时53分,四川省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自己的博客里发出这篇名为《很多假如》的文章,大约一个小时后,文章里的假如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冯翔自杀身亡。
冯翔,33岁,曾为《绵阳日报》驻北川站站长,2008年6月11日任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冯翔,出身教师、爱好文学、多才多艺,性格豪爽、坚忍不拔、感情细腻,做事认真、工作勤奋、爱岗敬业。
好朋友赵先生说,冯翔特别爱书,地震后垮塌的房子里全是书。1996年,当3年师范生涯快毕业的时候,冯翔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蓝鹰草》。他曾在3个月内,完成了20万字的第一部羌族乡土风情小说《策马羌寨》初稿,被誉为羌族版本的《尘埃落定》;他的另一部反映北川大地震的纪实文学作品《天堂或者人间父母或者宝贝》也进入了写作程序;5月12日这一周年又要来了,他作为宣传部副部长正忙于编写一本题为《回望北川》的书。
冯翔是诗人海子的崇拜者,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留下了许多朗朗上口的诗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坚忍不拔、年轻有为的党员干部,在继去年10月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自杀之后半年内,自缢于家中。
打开冯翔的qq空间,在页面上还飘荡着他生前设置的音乐——《一尘不染》,淡淡的哀伤映衬着空间说明“我无法快乐,是因你不知我的悲伤有多深……”如今,音乐依然,网页尚在,人已故去。那篇《很多假如》的文章后面,有位叫“未来不是梦”的网友和冯翔作了最后地对话:
未来不是梦(1时11分7秒):“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假如?一切都不能选择逃避!你只能面对,人生每天都是直播!!!”
主人的回复(4月20日 01:12):“呵呵,再见,再见,下辈子相逢吧……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未来不是梦(4月20日 01:13):“你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主人的回复(4月20日 01:15):“ 下辈子相见,再见了。”
未来不是梦回复(4月20日 01:16):“求求你,不要让我们伤心行不?还有许多人在关注你”。
主人回复(4月20日 01:16):“ 再见吧,永恒吧……”
之后,冯翔再没有回应网友的聊天请求。
当媒体公布冯翔自杀的消息后,很多人作了千万种死因猜测:为什么他妻子不在身边?为什么如此坚强的他会选择自杀?为什么网友希望他不要输给敌人,敌人是谁?……无论什么原因,有一个最直接、最致命的原因,那就是他年仅8岁的儿子冯翰墨在去年“5.12”大地震中遇难,不然,再苦再难也不至于自杀。
去年5.12之前,冯翔的家充满了幸福、恬淡、祥和的气氛。他积极向上,对工作充满信心和激情,妻子温柔贤惠,操持着这个快乐的家庭,儿子乖巧无比,刚刚上一年级……两年前,他们东挪西借15万元在县城老街的十字口旁边买下一套14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摧毁了他的家,更夺走了他视为生命的儿子,还有另外7名至爱的亲人。他于2008年9月26日重开的qq空间里写道:“5.12大地震之后,丧子之痛不分白天黑夜,不管晴天雨天,总是无休止地折磨着我。我永远停用了我以前的博客,我永远停用了一个曾经用了7年的qq号码,并把它送给远在天堂的儿子。”
2008年10月5日他在一篇博文写道:“从某个角度而言,玉飞兄(原农办主任董玉飞)的故去提供了一个范本。找到自己的爱子,照顾着他、爱护着他,不弃不离。”
在纪念儿子的文章里,他不断地回味着亲吻儿子时儿子身上尚存的奶香,他不断地回想儿子留给他最后的背影。他对儿子说,“在这个世界上,你只是一个尘埃,但是对于我来说,你是整个世界。”而今,他在这个世界已经一尘不染。
他在一篇题为《孩子,天堂里没有地震》的文章中写道:
“儿子,我最爱的儿子,九天过去了,我和你的妈妈依然不知道你被掩埋在曲山小学废墟下的哪个地方。我们无数次前来找寻,我们带着希望而来,带着绝望而去。我们知道,你要决绝地离开,回到天堂。
儿子,我最爱的宝贝,天空又开始飘着细雨,你躺在冰冷的地下,不知道冷不冷。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我担心你,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怕不怕。
儿子,你走了,带走我们所有的希望,带走我们赖以生存的幸福。你的妈妈,天天以泪洗脸,你的爸爸,悲痛欲绝,我们还不敢把你离去的消息告诉最疼爱你的爷爷,我们还瞒着他。如果他知道自己最爱的孙儿,如今已阴阳相隔,不知道该遭受怎样的创伤。
孩子,我最亲爱的孩子,爸爸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想你,在盼你归来,但我们知道,你永远回不来了,你到了天堂,那里有鲜花,有蓝空,只是没有恐惧的地震。孩子,你回不来了,你曾经温馨的家如今已经倒塌在废墟里。
你妈妈说,你是上天安排给我们的小天使,七年里,你带给我们无数快乐和欢笑,你带给我们对未来的无数憧憬和规划。也许,上天只给你准许了七年的假期,时间到了,你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我们,回到了天堂。
……
边写,我的泪水一边不住的流,还有许多写给你的话,孩子,等父亲心绪平静一些之后,再说给你,儿子,我最爱的儿子,愿你在天堂活得快乐,因为,你们班里,还有45个孩子,与你一起,共入了天堂。”
4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播出了专题片《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北川!》,董倩主持,白岩松参与,专门讲述了冯翔自杀的前因后果,并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谁来恢复地震灾区干部的心灵创伤?
冯翔的遭遇和董玉飞十分相似,经历地震灾难,遭受丧子之痛,临危上任,工作压力大,而类似的遭遇在灾区干部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上要对中央保证,下要对群众负责,稍有不慎,被领导和群众责骂,重则还要脱帽下课,卷被盖走人,本来就有心理障碍的灾区干部,怎不消极走向极端?中央曾要求灾区干部强制休假,而象征性的休假又能否彻底执行?已经一无所有的干部又能去哪里休假呢?有假难休、无处休、空洞地休又有什么意义呢?灾后重建时间紧、任务重,灾区仅剩的干部都休假了,谁去完成任务呢?这不矛盾吗?灾区干部都在负重前行,艰难跋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灾区重建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地震给灾区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治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地震半年后将进入心理问题高发期,而在一年之内都是危险期,20%的人可能出现严重心理疾病,他们需要长期的心理干预,事实上,冯翔生前曾参加过灾后重建干部主题培训,那么为什么专业的心理培训没有阻挡冯翔轻生的道路呢?
《中国青年报》曾用“哄地来了,倏地走了”来描述灾区心理援助者的状态,称心理志愿者激情退去的速度快的和他们来时一样,很多心理援助者并非专业人士,到灾区时间短,工作多有象征意味。地震灾区甚至曾经有人说,“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根据心理学家邓明义统计的数据,整个地震灾区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比例在3%到5%之间,人数在36万到60万左右,按照国际惯例,每十个受创伤者应配备一名心理师,每十名心理师应配备一名心理督导,而目前在四川做心理援助的只有中科院心理所、中国红十字会、阳光关爱中心等为数不多的组织,如此算来,灾区心理师缺口巨大。
心理援助组织也面临着人力、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中科院心理所去年6月份时曾打算在灾区建立十个心理援助站,然而由于资金等限制,最后落成的站点缩减为七个站。而目前,由于经费不足,每个站点每月只有一万元资金维持运转,此外,心理援助队伍缺少统一管理,缺乏长期系统的干预规划,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灾后心理重建的重要因素。
美国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借鉴,美国政府针对在“9.11”恐怖袭击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市民制订了长达20年的救助计划,纽约市卫生局还建立了世贸中心健康登记系统,每两到三年调查一次,还针对不同类型进行调查。
如今,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冯翔的离去刺痛了我们的心,同时,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对灾区人们的心理关怀和援助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冯翔走了,迄今为止,他的空间收到了3806件礼物,被点击10亿次,留言和日志评论3亿条,他仍然被很多人爱着。
冯翔走了,在四月的深处进入天堂,那里有他的儿子在等他,那里没有地震,他们快乐地生活着。
冯翔走了,留给我们不敢触摸的五月,让我们在温情和真爱中手拉手,度过这些疼痛的日子。
冯翔走了,作为灾区干部的我想对烟雨的朋友们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们都需要好好活着,为了自己所爱的人。
冯翔,你就这样一尘不染地走了,你一走,泪已倾城!
说明:冯翔qq空间《残月苍山 青草故园》地址:http://user.qzone.qq.com/719161691/blog/
-全文完-
▷ 进入醉里挑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