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也写不完的母爱
题记:母亲节快到了,我想把几年前写的小文献给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愿她们永远健康长寿!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读罢肖复兴先生的散文《母亲》,我已泪流满面。他儿时执拗而冷漠对待他的后母,直到无私、宽容、慈善的后母突然倒下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乃至抱憾终身:“永远不能原谅自己,”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后母给予他的一切。
“无论有多么晚回家,那小屋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是妈妈跳动的心脏。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咀嚼这段文字,我的思绪慢慢地飘到二十年前:那是我读初中的时候,每天要到四五里路外的镇上上学。早晨天还没亮。母亲救早早起床为我做饭,等我洗刷完毕,饭早已端上桌。无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如一日,天天如此。一到晚上吃完饭,母亲总是早早地收拾碗筷,把桌子擦干净。再铺上她的蓝围裙,让我趴在上面读书、写字。等她忙完家务后,就端起针线箩坐到我旁边,凑着豆大的灯光做针线活。几乎每次都陪我到读完书、写完字才肯去睡。正如肖先生写的那样:有妈妈在,我家的小屋总是暖暖的,充满了爱。
后来我考到县城读高中,母亲不能再给我伴读了。但等我周末回家,母亲总要为我熬上一锅我最爱吃的山芋稀饭。晚上,昏黄摇曳的灯光弥漫整个小屋,我喜欢坐在母亲的身边,看着母亲做着针线活,听她给我讲她过去的故事。第二天我要返回学校了,母亲把早已准备好的生活费,连同收拾好的行李一起交给我。这些生活费经常是东家一点、西家一点借的,但母亲从不告诉我,怕我知道了不能安心读书。临行前,母亲总是千叮咛、万嘱咐那说过不知多少遍的话:天冷了,要多穿衣服,晚上睡觉盖好被子,等等。然后,跟着我走到村口,目送我远去——
打起包袱泪已尽,
嘱咐千言慈母心。
他乡无人多照顾,
吃饱穿暖求上进。
这首诗是我在高中二年级时写的,虽不一定合乎平仄,却是我含泪写的,当时还写了另外一首:
悠悠不尽淮河水,
却似慈母盼儿泪。
多少朝朝与暮暮,
多少风雨多少回。
再后来,我到省城读大学。大一时,我又写了一篇小文,思念在远方的母亲:
星期天,我总要流几滴眼泪的,无论要流多少眼泪,我都要回家,仿佛身上拴着绳子,一到星期天,我就被拽了回去,拽着绳子那头的便是母亲。
星期天,我总是怕下雨,不仅路难走,还怕阴沉沉的天让我不敢离开温暖的家。怕看见秋风中招摇的小草那招摇的小草不就是离开母亲的我在风雨中蹒跚、呼号!
母亲啊!您任劳任怨。不辍劳作,为我们儿女消瘦了身躯。每当看到您冬日在田间砍草,裂纹纵横如沟壑的手在荒草丛中挥动时,我的心如刀绞一样难受。一层层秋霜染白了您的额头和鬓角,长长地扁担压弯了您的腰。母亲呀!您为我整整大半生,我什么时候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转眼间,十年过去了。十年里,我参加了工作,结婚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我的母亲一直生活在老家。每到周末,我就带着儿子去看他。好像是知道我们要来,只要我们一到村口,老远地就能看见母亲放下手中的针线活,起身站在屋角的老槐树下,向我们这边张望。晚上,母亲照旧盛上一碗我最爱吃的山芋稀饭,它依旧那么香甜。只是母亲变了,变得更老了,两鬓斑白,她的腰因过度劳累而异常的佝偻着,个子看起来还没有他的几岁的孙子高。
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过得总是很快,每当要和母亲道别的时候,我总能看见母亲浑浊的眼睛湿润润的。他默默跟在我们父子的身后,走到村口,然后目送我们远去——
肖先生说: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就是母亲。我想加上一句:世上有一种永远也写不完的爱,那便是母爱!
-全文完-
▷ 进入木白风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