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一道试题说开去木白风清

发表于-2009年05月01日 晚上7:21评论-1条

从一道试题说开去

12岁的儿子读7年级,现在快期末考试了。昨天历史复习测试有这样一道试题:根据所给材料,一是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二是概括孔子的学习态度;三是谈谈你对孔子的评价。从题目所给的材料能直观给出一问的答案,即以德治民和温故知新,但二三问,我看后思索良久,也不能给出准确答案。尤其是第三问,恐怕不是十多岁的孩子能给出较好的答案。我翻了翻他们的教科书,书上介绍孔子的标题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主要介绍三个方面内容:孔子主张仁说,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教育方面主张“因材施教;学习则要“温故知新”。仅掌握这些,要一个孩子给孔子较准确评价,恐怕勉为其难。我想斗胆问老师,你能给出一个准确全面的答案吗?

进入期末复习以来,儿子就没睡过一天的早觉,每天下午放学回来,撂下书包,掏出一匝卷子,英语3张,数学2张,历史3张,七门功课,几乎没有哪门课没有家庭作业的。除了吃口饭,就是做卷子,一做就是深夜十一二点。早晨5点半起床还得到学校早读,别说孩子的健康受很大影响,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效率实在不敢让人轻易恭维。为了期末考试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参加教学质量评比,老师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采取这些高强度的灌输手法,强化训练。其实,在这背后还隐藏一个巨大秘密,那就是学生成绩与老师的年终奖金挂钩,尤其是毕业班,升学率高,老师的奖金就越高。我讲一个真是的故事,我认得一个小学老师,因为他借住在我们单位,私下我们交情很好。很少看他备课,平时小测试试卷,都是让几个学生到他家帮他改。期末考试要评比,人家也有独门绝技,他让成绩好的学生分开坐,一个好学生带几个差学生,这样考下来,总体成绩肯定好。这些是他亲口跟我说的。说到此处,一定有人不寒而栗!

当下的教育,依我看,四个字概括:只教不育。学校只管教书,灌输知识,不管育人。教育主管部门只抓升学率,只考核升学率。这种畸形的管理模式下,学校一到期末,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副科不上,让位主科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了,什么素质教育变成一纸空谈。当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我们教育的重点往往放在成才上,而忽略了德育,于是培养出不少,四肢不勤,无谷不分的年轻一代,他们的父母要求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唯考上重点大学、找个好工作为是。平时忽略道德人格的培养,这些孩子往往经不起一点点的刺激,心理变得相当脆弱,不知与人怎样相处,心中只有自己,一旦遭遇挫折,经受不住一点打击。我就听说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所名牌大学里有一个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一直都很优秀,由于是尖子生,倍受老师宠爱。可到了大学,由于同学都是尖子生考进来的,他变成普通的一名学生。不再有老师的宠爱,被冷落到一边。这名学生逐渐抑郁了,最后不堪折磨,跳楼自杀。可见,培养一个人要懂得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是多么的重要,要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父母生我养我、来之不易,要知道感恩,要珍惜这一切。只有具备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格,才可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材,才能做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的人。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到底怎么了?这样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我们下一代、甚至是国家前途命运的教育体制,一个用我们纳税人的钱,反哺我们纳税人的公共产品,我们还敢享用吗?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 叶圣陶的话是在1979年10月讲的。当时高考制度刚刚恢复,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只知道逼学生做功课,连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也很繁重”。发现这种情况后,正在担任教育部顾问的叶圣陶写下上面的话。他的意思是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考试而忘记教育的本质。

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两份没有实现的预言》。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3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小学2年级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谈发明创造。重音体美,轻数理化。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在教室里摇来晃去。最后在结论部分这么写到:美国的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教文华必将赶上和超过这个超级大国。

在同一年做为互访,美国也派来一个考察团到中国考察。也见识了中国的小学教育。报告的结论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做勤奋的,也是世界上起的最早,睡的最晚的,他们的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可以预测2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30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出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200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没有哪一所学校培养出一名这样的人才。两家的预言都错了。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中国的学校只承认一种,那就是把课堂上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写在试卷上的天赋,而美国则承认孩子各有各的天赋,并且在教育上让他们竭力张扬。由此看来要使中国的学生都有一个好的前程,唯一要做的不是努力把自己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自己的天赋不再受伤害。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木白风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云生云灭自在风点评:

中国的教育体制的确需要深刻反思,太多的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被一种落后的教育扼杀。

文章评论共[1]个
尘世祥人-评论

教育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光抓升学能培养人才吗?作者的思考很具现实意义。问好作者。at:2009年05月02日 晚上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