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有损键康,也无助于解决问题,还是不生气的好。
不生气,有利于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轻松、愉快、理智地面对生活,面对人生,使人生活得更有情趣,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豁达,萧洒,有气质。
有人做了错事,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做了对不起人的事,做了荒唐的事,甚至大逆不道的事;令人生气,愤慨,使人长时间郁闷不乐,愤愤不平,这样的现象是不少见的。但是,细想一下这又何苦呢?何用呢?何必呢?
生气不过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实在是没有必要的,实在是划不来的。气出病来没人替,再有个三长两短,更是愚蠢到顶的事。
天要刮风,天要下雨,谁又能有什么办法。能避免就避免,避免不了也没办法。自己生闲气又何苦呢?比如下岗、失业,是痛苦的事,怎么就轮到自己头上了?但既然企业破了产,这是社会问题,又有什么办法?生气又有何用!对腐败问题,远的骂,近的怕,当面还得说好话,那又有什么办法!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发展规律。不是不报,时侯未到,时侯一到,一切都报。需要等待的时侯还得等待,着急上火是没有用的。
凡事想开一点,没办法的事就糊涂一点,落得个心宽,心静。事情既然出现了,什么大不了的,总有个解决的办法;解决不了,是时机未到,又何苦自寻烦恼呢?
气伤肝,往往酿成重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有的人受了不公平的对待,遭到伤害,气大伤身,一两年便命归黄泉,郁郁怨怨地去了另一个世界。
郁闷怨愤是奢侈品,还是不用的好!其实,在有些时候,面对令人气愤的事能够沉默,报以轻蔑的一瞥,更容易理智地处理问题。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正说明自己缺乏面对生活和驾驭生活的能力,需要扭转,改变这种局面。人生本来就是复杂的,为何不可以幽它一默?
著名的三国的故事有一段讲的是三气周瑜。周瑜英年早逝,东吴徒失一员大将。而孔子厄而作《春秋》,司马迁宫刑而写了《史记》,屈子逐而赋《离骚》。这些名贤前圣,在不公平待遇面前,在遭厄运之际,沉着应对,做出了光照千秋的业绩!
凡事只有顺其自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杞人忧天成为千古笑谈。担心天会塌下来,毫无必要,也毫无用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和;由乱而治,由治而乱,循环往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有谁能躲得开,免得了呢?那是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还是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得好。争强好胜,强行实行个人的意志,恐怕只落得个自寻烦恼。
有个说法是,存在即真理,虽然不完全对,但却也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缘由。除了正当、正常者外,或许是强权,或许是潮流,一个老百姓是无可奈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好蓄芳待来年。花落自有花开日,何须自寻烦呢?识时务者为俊杰,虽然有些圆滑、世故、投机,但时务如此,比如山中无老虎,也只有猴头称大王而已。另有投鼠忌器,虎假虎威等说法,在特定的情势下,该办的事不能办时只好缓办,不鲁莽蛮干,选择时机,能克制等待,才能增加胜利的可能,才是智慧和理智的表现。
情绪的好坏是永远和人生相伴相随的。永远保持一种平和平静的心态,是人生修养的高境界。多些顺其自然,少些人为的烦恼,多些对人生社会规律的认识,少些主观、盲目自寻苦恼。中国古代有个说法,人的经历多了,磨炼多了,到了五十岁就会知天命,到七十岁就会耳顺,能够自如地面对社会人生。年轻人加强修养,早日学到前贤的修养境界,早日进入耳顺之期,自如地面对社会人生,保持一个好的心境,应该是能够做到的,也会是十分有益的。
-全文完-
▷ 进入兰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