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也谈“一从二令三人木”谁解个中味

发表于-2009年04月24日 上午10:23评论-6条

凤姐判词中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二百多年来难倒了不少红学大家,至今尚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论。

有一种说法“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描述凤姐一生的起落过程:即一是“从”,凡事服从贾母和王夫人的意志,以取得信任,为争取和巩固当家掌权打好基础;二是“令”,指凤姐当家掌权后,颐指气使,发号施令,养成了官派作风和恶习,甚至不把自己丈夫贾琏放在眼里了;三是“人木”,说由于凤姐得势当道时不把贾琏放在眼里,在贾府衰败凤姐失势时,贾琏就把凤姐给休了,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休字。这种说法虽也能自圆其说,但使人觉得未免有些牵强而且平淡了。

另一种说法显然是受到了脂砚斋的影响,用的拆字法来解决问题。结果拆的五花八门,比如“三人木”拆成了“来”字。来与不来关王熙凤屁事;把“二令”拆成了“冷”字,还沾沾自喜的说联系够深刻的了,贾府的人对王熙凤不是外热内冷吗?那只鸟的足下不是有座冰山吗?冰不就是冷吗…至于“一从”拆不出来就不拆了,说是王熙凤毕竟女人一个,本应“三从四德”,但凤姐既无父无子可从,也未见她从夫,唯有从权从利而已,反正说话又不犯罪。至于有无意义,理解起来别不别扭,管他呢。

但草根小民我的理解,直截了当的说,“一从二令三人木”就是“依从二令三人没”。作者在这里用了谐音法,把“依”谐成了“一”,把“没”谐成了“木”。不过笔者水平欠佳,单独论述这句话还有些困难。还是让我们来联系凤姐的整个判词和书中的相关情节来加以讨论吧。

从所周知,用今天的话来说,王熙凤是贾府的总经理。虽然她的上面还有王夫人这个董事长和贾母这个名誉董事长,但整个荣府的大凡小事,从钱粮珠宝、人事财经、到吃喝拉撒睡,无一不经她的心过手过,她就是贾府实际上的当家人,这也就决定她的起落、她的命运与贾府的兴衰连在一起了,所以作者在为她写判词和聪明累乐曲时,总把她与贾府的命运概括在一起来写。比如,乐曲中所说的“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夏倾,昏惨惨似灯将尽”。都把贾府的衰亡与凤姐的命运连在一起写的。

好了,现在我们来重点说说凤姐的判词。书中写到:“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毫无疑问,前面两句,作者对凤姐的才能给予了相当的肯定。“凡鸟偏从末世来”,是说凤凰本应在兴平盛世出现,才更添光彩,才更能显示她的才干。而她却生于末世,处于家道中落的阶段来治理家务,没有了更高展示才能的平台,实在是委屈了凤姐,连作者都在为她惋惜。“都知爱慕此生才”,不但作者对凤姐才能高度肯定,所有的人都认为她有才能并且都喜欢甚至爱慕她的才能。这当中当然就包括了贾母和王夫人这两位王熙凤的顶头上司。正是因为这两位顶头上司爱慕、赏识她的才能,才让她担任了大管家、总经理的重任。但是,贾母和王夫人是不是事事的意见都一致呢?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有一件大事情,贾母和王夫人的意见和观点就是截然相反的,那就是宝玉婚姻的人选问题。很长一段时间,贾母都倾向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而王夫人则坚持自己的侄女薛宝钗,两人意见相佐,并为此而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明争暗斗。在这件事情上,凤姐又没有决策权,夹在中间很难办。这就出现了“二令”现象。所谓“二令”,也就是两种不同的指令,都要你去执行,谁都得罪不得。你既不敢反对哪一个,也不敢不去执行,你说难办不难办?以王熙凤的想法,她当然愿意接受贾母的意见,让黛玉配宝玉。那样,她的管家位置就不会受到多大的威胁,所以她刚一看到贾母有这个意思的时候,就开黛玉的玩笑:“你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以此大造舆论,试图压倒“金玉良缘”的气氛。但她却遭到了王夫人的冷落和削权。王夫人借她“小月”不让她管事了。借“绣春囊”事件把她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王熙凤感到薛(雪)家就象一座冰山冰冷的向她压来,这就是为什么她的判词前面有一片冰山在她足下的原因。经过王夫人的打压,王熙凤终于想明白了,贾母毕竟老了,时日不多,而自己还年轻,日子还长,最终还得依靠王夫人过没有贾母的日子,所以后来凤姐在对宝玉婚姻人选的立场又转到了王夫人这边来了。贾母见凤姐倒戈,黛玉的身体也不争气,为了家族后继有人,不得已也渐渐妥协。贾母和王夫人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娶宝钗。这也是凤姐“依从二令”的另一个意思,她不但主动设了掉包计,还承担了媒人的角色,精心策画并具体操办了宝玉与宝钗的婚事。那么,“三人没”是怎么回事呢?所谓“三人没”,一指宝玉的结婚时,黛玉气绝而归离恨天,没了;二是指宝玉洞房内发现娶的不是黛玉,而是宝钗,顿感上当受骗,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当了和尚,对贾府而言,宝玉没了;三是指宝钗婚后独守空房,处境尴尬,郁郁寡欢而早逝也没了。“一从二令三人木”,也就是说,王熙凤“依从”贾母、王夫人“二令”旨意,精心操办了宝玉的婚事,导致了宝玉、宝钗和黛玉“三人没”了。书中的三大主角都没了,贾府又因东窗事发被抄了家,贾母随即离世,贾府被贬回南京原籍,真可谓忽喇喇似大厦倾了。但不管如何,一大家人还得有人支撑,王熙凤仍是不二人选。她很自然会想到今后的日子更艰难。路更不平坦,所以只能是“哭向金陵事更哀”了。

可能有人要问:曹雪芹为什么不直接写“依从二令三人没”,而要用谐音来写成“一从二令三人木”呢?笔者以为,用谐音不仅是作者的艺术风格,也是作者有不得已的苦衷所造成。许多人都认同《红楼梦》是作者在以家事写小说,书中人物又多有生活原形,作者曹雪芹本人就是贾宝玉的生活原形,《红楼梦》又是在作者家人还在世时就流传开了的,中华民族最闪光的优良传统又是孝道,试想,作者怎敢在家人还在世时就对祖母和母亲的矛盾冲突进行赤luo裸的揭露和批判?如果那样,他不遭到家族的打击和世人的唾骂吗?从书中描写的情形来看,作者对祖母、父亲的艺术形象贾母、贾政都是正面描写,褒奖有加,对母亲的艺术形象王夫人虽有彻骨之痛(是她断送了宝黛爱情),但也不敢说三道四,而且还处处为她掩饰。但对王熙凤的态度就不同了,揭露她图财害命、心狠手辣、两面三刀”等等,只因宝玉婚姻实与王夫人相关,投鼠忌器,才对她手下留情。因此,与其说用谐音是《红楼梦》的一种艺术技巧,还不如说是作者有不敢违忤的苦衷所致。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谁解个中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辰洲草民点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打了多少哑谜?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许,这便是他的艺术魅力吧。

文章评论共[6]个
心海岸边-评论

红楼梦里面的谜,多的很,怕且只有作者才尽知吧。如你的名字,起的真有同工之妙。。。问好个。。at:2009年04月24日 中午1:45

谁解个中味-回复网名是朋友给我随便取的,请不必在意。 at:2009年04月24日 下午6:31

风吹屁屁凉-评论

一部好作品欣赏已足够,搞到研究的地步,恐怕除了说明“一个人无聊透顶”和“现代文学的没落”之外,再没有其他的缘由了。at:2009年04月24日 中午2:02

谁解个中味-回复无聊也有高雅和庸俗之分。问好。‘’ at:2009年04月24日 下午6:21

近听水无声-评论

拜读了,欣赏了!释尽红楼千古迷,独家之说成大家at:2009年04月24日 下午4:05

谁解个中味-回复家不家的,消遣罢了。谢谢。 at:2009年04月24日 下午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