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貌取人”谈教育公平
“我不喜欢那个学生,他长得太像我曾经讨厌的一个同学”。尖嘴猴腮的面孔,弄虚作假的头脑,鬼鬼祟祟的行为,竹竿打水平平过的成绩……第一次见到他,我就自然将他与我的那个同学挂上了勾。有了这个第一感觉,我便懒得去了解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名字,上课根本不朝他望,更不可能让他回答什么问题。
一天,他拿着写得满密密麻麻的本子,让我帮他改改班级晚会的节目串词。他那个样子还能当节目主持人?我没好气地说:“自己动脑筋,什么都靠老师咋行?”他瑟瑟地退了回去,拿着笔呆呆地注视着本子,似乎确实无从改起。看他那样儿,作为老师,我的良心上又有些过意不去,就走到他的身边拿过他的本子看起来。“他这哪里是什么串词,啰啰嗦嗦一大段一大段的废话,毫无文采和新意……”我一边批阅一边絮絮叨叨数落他,既而,帮他串起了两三个节目,然后让他照样子自己去做。他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开始动笔修改了。
一次,我与他的班主任闲聊,班主任说:“不知为啥,我莫名其妙地不喜欢某某学生,总感到他有些奸猾!”
“怎么,你也不喜欢他?你的感受怎么会与我一样呢?那你为何还让他当节目主持人呢?我一直以为你挺欣赏他呢?”我惊奇地问。
“哪里呀,都是他毛遂自荐要求的,我咋好打击他的积极性呢!”
“哦,说实话,他太像我讨厌的一个人,我一看他就不舒服!”
“近来他的成绩直线下降,这次月考竟然降了二十多个名次呢!”班主任很担忧地说。
“怎么会这样?难道是我们的态度无形中传递给了他,他感觉到了吗?”
“谁知道呢?也许吧!我准备找他谈谈话,疏导疏导”。
“应该的!我们当老师的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待一个学生是不公平的,我们要克服自己的消极感受。人是很敏感的,你对他好与坏,他是能感觉出来的,尽管我们从来没有说出来”。
“对呀!以貌取人是极端错误的,它是低级的不科学的看人观,对人对己都是不利的”。
我和班主任的谈话虽然结束了,但是“以貌取人”这个问题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思索着。平时我们的老师经常是:学生聪慧、成绩好,老师喜欢;学生漂亮、可爱,老师喜欢;学生是亲戚的孩子,老师照顾有加;学生的家长是当官的,老师特殊对待;甚至有的老师还嫌贫爱富……那种有智障的、稍微丑一点儿的、父母没头面的孩子,就理应受到老师的鄙视和冷落吗?哪一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哪一个孩子不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换位考虑一下,假若我们自己的孩子是愚笨的、丑陋的、不讨老师欢心的,而他们的老师也不能公平对待他们,我们的心里又怎会不心酸?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享受教育温暖的权利,任何一个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的老师,不管他多么有才学,多么能出成绩,都是不称职的。增广贤文中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告诫我们要以科学的客观的头脑去看待一个人,我们当老师的,职业对象就是人,犯这个错误的几率最大,更是要牢记这一良训,在教育教学中谨慎从事。
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自行来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诲的。富有的冉有、子贡,贫穷的颜渊,贵族子弟孟懿,卑贱出身的仲弓,勤奋的颜渊,懒惰的宰予,丑陋的子羽,都是孔门弟子,孔子没有好恶、贵贱、亲疏的区别。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是说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者应该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没有歧视。
现在很多学校将中考上一中分数线多少人,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或老师教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导致老师们只盯着能够上线的一小部分学生,而忽略了大面积学生,只注重了培优而忽视了辅差,这种现象同样显示出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教育工作是项神圣的工作,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发现、改进,这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蓬勃向前发展。
2009.4.22
-全文完-
▷ 进入月清玉树琼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