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闭幕的政协会议上,有委员建议开展全民阅读月活动。对此,有人不禁要问:有必要开展全民阅读月活动吗?我个人认为,完全有必要。为什么?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全面展开了谈。
一.提出这个建议的意旨何在?
众所周知,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走入平常百姓家,人们摄取知识的途径也多样化起来。再由于网络的便捷,人们开始越来越依赖网络了。通常,人们把通过这种途径所摄取的知识叫“网络文化”(这也可以叫“新生文化”吧)。而“网络文化”的过多摄取将会使我们的下一代患上“贫血症”。从而,导致主流文化——纸质文化(这种说法妥否,有待商榷)的淡化。以致发展到淡忘。
二.如何开展?
根据那位委员的建议,由国家以法规的形式来予以规定。而这种做法却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说是种权宜之计。而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却是很大的,它容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牛不喝水强按头,这就改变了开展这个活动的初衷。也容易走入形式。我个人认为,还是以宣传为主。要让全民知道阅读的好处,才能自觉自愿地去阅读,以致形成一种习惯。最终,达到了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这才是善莫大焉。
三.如何阅读?
1.广泛阅读,奠定基础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的,社会的,都读。而这种阅读,还只是打基础的阶段(也可以说叫粗读)。有了这个基础,可再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来专门阅读(也可以叫细读或精读)。这里还要切记:不可读死书。要读活书。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要能从书中跳出来。
2.有比较才有鉴别
书读多了,就有了比较,就可得出自己对某本书的鉴别来了。而这种鉴别是否正确,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书,本来就是政治教科书,但可以把它不当政治教科书来读.可以把它当文艺书籍来读。他们的语言是我们这些小家子难以企及的。象马克思恩格斯的《共[chan*]党宣言》的开篇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你能说这是政论家的语言?而毛泽东的书就更加不说了。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党八股》、《论持久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篇什就更让人津津乐道了。《毛泽东选集》1~4卷我是经常阅读的。而第5卷我是不怎么读的。为什么?我觉得,5卷没有了文采,且老气横秋。没有1~4卷有朝气。有文采。而毛泽东的诗词就更让人击节了!
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看很鼓舞人,再看,又看,就觉得没有了文学性。严格来说,只能算青年读本。且前后语言不相连贯。
高尔基的《母亲》、《童年》,很让人激动。但《母亲》只能说是政治读本。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也是政治性很强的作品。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就像一首田园诗话。
果戈理的《死魂灵》辛辣、幽默。
巴尔扎克的作品描写细腻。
莎士比亚的作品象诗一样。
《诗经》多情、《礼记》周正、《论语》格言、《老子》幻想、《墨子》道义、《离骚》忧郁。
至于其他,也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为什么要阅读?
这里可套用毛主[xi]的一句话,这里有高低之分,粗细之分,文野之分。还有一句话,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而用老百姓的大实话来说,就是,他呀,讲出来的话枪(象)孔夫子的卵子——文坨了。
当然,要你去阅读,仅仅只是一厢情愿。他需要对方一拍即合,才能功德圆满。否则,也只能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全文完-
▷ 进入沙湖奎星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