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纷纷出现免检产品不合格,甚至是有害的事件,原因大抵就是有一个牌子做护身符,同时亦是一份光荣,一种良好的广告效益。恰恰是出于这样一种优势地位让企业可以偷懒开小差。监督机制放松了,企业就耍滑,好比一个顽皮的小家伙,时不时放肆一马。
高校扩招是这几年的事情,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却已有较长历史,劣质的研究生没办法有个标准认证,假若以发表文章数量为依据,学生送礼给导师麻烦老人家借来用一下,反正凭导师的水平改头换面以后可以循环利用。导师也为学生着想,拿去用吧,记得修改一下,万一写得太好,不免让人怀疑。然而素质立国的口号喊得那么响,口径就放大点吧,标准也降低,在学校里呆够几年即承认修成正果。
免试的学生或许素质比较高,而素质这个词的意涵也很让人费解。本人就读的学校只是一个二本级别,但是同学也有若干在省级刊物发表过文章,学习成绩也杀进前5甲,但是各种国家级、省级、甚至市级的奖学、补助、补贴一个子儿都没能拿到,在于他们的综合测评太低!有几个学习成绩在末尾10位,以综合测评排名却是完胜。这些完胜者基本上不怎么上课,奔忙于组织学生开会、拉社团赞助、陪领导喝酒等等大事。领导认为这就是高素质!适应社会的必须能力!如果此等将才在读本阶段,似乎无可厚非,倘若读研仍然延续,研究生的称谓也像变质的奶粉散发酸臭味。
新近听新闻报道中国的博士学位授予点数量超过美国,故而推理中国学术水平应该至少能和美国一争高下,可是实际状况呢,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
免试研究生果真质量过硬,有没有必要也来他一次质检?假若劣质,取消资格!如果优良,中国教育甚幸!
-全文完-
▷ 进入闻人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