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拾文集》前言wei0201

发表于-2009年04月16日 清晨7:20评论-2条

前两年出了夲散文杂感集《潇湘情》,当时的想法,一是为了圆梦,年轻时做过文学梦,偶尔写点东西,但从未持续不断地写作过,更谈不上实现结集出书的愿望了;二是为了感恩,人是应该感恩的,常怀感恩的心是做人的一种境界,饮水思源,永远感激那些予我有恩的人。《潇湘情》中记叙着我可敬可爱的父亲和母亲,二老的养育之恩点点滴滴铭刻在我的心上,永志难忘。此外,还有不少我想要感谢的人,其中有我的兄长、老师、朋友、同事以及曾经生活在自己周围的人,甚至包括我家从前的长工。随着岁月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渐渐被淡忘了,但,对于他们,我是难以忘却的。

近两年中,我又心血来潮地继续笔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陆续写了一篇小说、三十八篇散文随感,先后在几个文学网上发表。从网友的评论中看,大多数的反响还算可以。这些文章都是兴致来了才动笔的,东一篇,西一篇,七零八碎,不成系统,如果不及时收集整理,日久散落流失,岂不枉费了自己的一番心思。虽说这样的文章并无多大的价值,愿意看的人也很有限,但这十几万字也是自己字斟句酌、认真思索出来的劳动成果。若是作为“立言”,自然是不敢当的,也不配,只是想留个纪念而已,于是决定结集出版。

书稿付梓之际,又有件犯难的事来了,因为文稿中的文体属性不一,并非清一色的专辑那样纯粹,那样合理,那样理直气壮。如今将几种不同体裁的文章放在一起,显得有点混杂,编辑起来也只能算作文章的拼凑组合而已,但又有异于各种材料的“拾零”,故此书取名为《拾文集》,即收拾整理零散的文章,并将之汇篇成集的意思。

既然是文集,当然属文学。文学即人学,人学离不开人生。人们常说“人生如戏”。对此,我很不以为然,不大欣赏这句话。谁都知道,戏是编出来的,戏中的人物、事件、情节都是按照剧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循规蹈矩地走下去,是事先设计安排好的。而人的一生却很难预料,也编不出来,况且往往世事多变,不一定能按照既定的方针去办。

不过世上的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平常人一旦上了年纪,暮气沉沉,思想、行动往往会变得迟钝起来,心也懒了,对许多事物渐渐失去了兴趣。然而,惟一例外的是,对已经过去的人和事却喜欢频频回首,津津乐道,很热衷,而且时常牵肠挂肚地怀起旧来,——这大概是人的某种天性。

回望自己的这大半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经历了数十载,时不时心头涌出诸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感叹来,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往者不可追寻,来者犹可珍惜。故此,我似乎变得稍为勤快些,不仅将过去的往事回忆起来,还从文学的角度写下来,成为一篇小说。不但写小说,还正如我所交往的一位作家评说的那样:退休后,明明可以悠哉游哉地安度晚年,却偏偏不安分守己,还要不甘寂寞地鼓起眼睛看世道,扪着良知论人心,于是有了散文与杂感。

翻开夲书,共分为三部分:小说《爱在那年的秋天》——发生在动荡的特殊年代,叙说一段失落的爱情故事,磋跎的岁月,纯真的初恋,艰难的时世,不同的人物,从一个侧面勾画出那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工作状态,这一切都是当代年轻人所无法想像和难以见到的。散文随笔——写生活、写人物、写所见所闻、写读后感,敞开思想,贴近灵瑰,表露情感,这不仅仅是倾诉,还有真诚。杂谈随感——伴随着时代的脉博而跳动,有讴歌、有鞭挞、有叹息、有呼喊,皆出于自己的心灵肺腑。

书中的一篇篇文章俱为心血凝成,“孩子自己的乖”—— 历来只能作为自信的感觉,决不能作为护短的挡箭牌。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拙文水平有限,望专家、读者提出宝贵意见,肯定也好,批评也罢,皆是给我最好的馈赠。

2009年4月9日于重庆银海峰景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wei0201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罗军琳点评:

作者在自己出版的书籍前言里以诚恳的语言态度与做人的感恩之心
诠释了自己所爱,以及作书的辛苦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每一篇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写作者呕心沥血凝成
“孩子自己的乖”以这种自信的方式来安慰付出是激励自己也是肯定自己
真诚感动的文字,抒发出了大众写手的共同心声

文章评论共[2]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好朋友!at:2009年04月16日 晚上8:57

wei0201-回复谢谢文清! at:2009年04月17日 中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