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寨之游,那是一个遥远的日子。
车从成都出发,出了青城山脚下,渐渐的平原凸现了山峰,人烟也稀少起来。车沿着陡峭的山峰下行驶,远处山色葱绿,湍急的岷江水在一旁奔腾。我们透过车窗,道路两旁的树枝上,挂着一个个玲珑的青苹果,犹如一个个晃动的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
过了汶川大桥,大家一起下车,在商店里购买了一些矿泉水、早茶奶饼和牛肉干之类的,顺便在路边小摊称上几斤苹果。旅游大客车继续前行,海拔越高,山势也更加险恶,从眼前晃过的那一座座山峰,全是粗粗的砂子堆成的,覆盖着零乱的杂草,石块就像是人工插进砂里似的;有时,山峰下裸露出一块块千层岩,就像一本厚厚的书页。这称之为活山。车在山峰下行驶,满车人心惊胆颤。果然,前面一辆车挡住了去路,前面传来消息:山体塌方了!正在抢修。虽是这条路上的车辆不多,停上一个时辰,还是排起了长龙。前不靠村,后不靠店,随遇而安吧,我们下得车来,隔着岷江之水望去,奇峰攒簇,对岸山腰处,是一间间石头垒砌成的小屋,千层岩的屋顶,崎岖小路户户相连,错落有致,彰显古朴。夏天的云雾悠闲自在,沿着山谷飘浮,在纯净的蓝天下,在山峰之间蒸腾。云雾时刻变幻着奇妙的景象,时而似塔,时而似古堡,时而又似羊群,层迭嵯峨,逶迤绵绵,与低矮的古老民居相映成趣。一位老人说:“那就是羌寨,羌族聚居地”。“羌寨?羌族?”我眼睛一亮,惊奇中略显兴奋,我是第一次走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在我印象中的羌族,应该是居住在西北一带,怎么会在此安营扎寨呢?唐代王之涣脍炙人口的《凉州词》,唤起了我的记忆,仿佛随云雾飘到耳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后来我查阅书籍才知道,原来唐代以后,大约南北朝时期,羌人为逃避战乱,从青海、甘肃一带,携家带口,集体南下,寻找梦中的桃花源。经过长途跋涉,迁徙在这岷江侧畔,依山傍水,兴建民居,繁衍生息。羌族迁徙,迤今已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原以为还可以在玉门关听到悠远的羌笛声,原来那支羌笛,随着这个民族的迁移,早已埋进了大漠或遗落在水草丰美的草原上了。
抢修道路,等待令人寂寞难耐。大家开始从旅行包里拿出矿泉水、早茶奶饼吃起来。我拿着两个苹果,到岷江边上去洗。站在岷江岸边,狭谷里江水滔滔,水波清澈,怪石嶙峋,在江水拍击下,发出阵阵咆哮的涛声。水流太急,一不小心,我手中的苹果被江水冲走,望着随波逐流的圆鼓鼓的苹果,让我感慨这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神奇的力量!是呀,就是这江水,经过漫长的岁月,冲击出一个成都平原。是呀,就是这江水,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个古老的民族。也许这里的奇山秀水吧,没了西北旷野上的一望无际的草原,没了夜晚篝火堆旁那一曲曲悠长、高远的笛声。渐渐地羌人失去的羌音,失传了羌笛,仅留下无人能读懂的羌族文字。
明天,我们就要走进前方的羌寨了,观赏羌寨红叶和结着满是颗粒的花椒树了。
夜色降临,车轮仍不能向前挪动半步。游人困守车厢里。
黑暗中有人说:“要是明天能看到羌族民族舞就饱眼福了。”
“跳锅圈舞,你看不看嘛?”。也许是饥饿的原因,让人想起香喷喷的白米干饭。
-全文完-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