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到元稹的诗:“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见其为已逝之妻如此悲情难抑,其痴其情令人心折不已;再读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即忍不住涕泪交流,感慨还是古人纯朴至性,在如今爱情已经成为速配式快餐的年代,想要再见这样痴情的人,怕只有在传奇的故事里了。元稹与白居易有“元白”合称,但我对其诗却一直并无太深印象,然而却因为这几句诗而深慕其人。只是,翻看历史,想去更加深入地体会一番至情至性的爱情传奇时,得到的结果却往往南辕北辙,令人感慨唏嘘,甚至有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之感。
元稹幼年丧父,由其母郑氏抚养成人。但元稹少年聪慧,9岁能文,16岁即明经及第,具备了入仕资格,21岁时任河中府小吏,是个声名远播的才子。23岁时,元稹认识了崔莺莺,因惊叹于莺莺的美貌,即夜夜待月西厢下,逾墙赴于温柔乡。“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慢脸合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词......”,真是海誓山盟也表不尽的深情厚意。只是“始乱之,终弃之”,这番奇遇终就只是段露水姻缘,未能有王实甫笔下 “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随着进京谋划仕途事烦,元稹很快便将莺莺抛之脑后。
两年后,元稹通过吏部的考试,被授为校书郎,正式进入仕途,政治靠山是尤为重要。不久,元稹即娶豪门世族太子少保韦夏卿季女韦丛为妻。但这位名门闺秀体单质薄,成亲仅六七年便缠绵病榻。元和四年三月,即韦丛正于病榻上奄奄一息之时,元稹授监察御史,别妻出使东川,终于结识了慕名已久的名妓薛涛。虽然元稹比薛涛小近10岁,但二人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诗文唱和,缠绵缱绻。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诗中浓情蜜意,想来,那时阅人无数已经四十六岁的薛涛,叹息芳华已至秋暮,厌倦了迎来送往的卖笑生涯,对元稹是动心要以身相许的。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番郎情妾意的甜蜜生活仅仅维持了四个月便烟消云散了。
元和四年七月,元稹移务洛阳,从此与薛涛天涯两分。期间其妻韦丛去世,元稹大展才情,写下悼亡诗三十余首,赚来赞许同情无数。两年后,元稹在贬谪地江陵收纳小妾安仙嫔。再四年,元稹娶妻裴淑。至于薛涛,也许是记起了曾经的承诺,也许是想到有位美女的到来,能够更添情趣,在分别十余年后,元稹任浙东观察使时,终于想起来要去接她了。只是,“乃有俳优周季南、季崇及妻刘采春,自淮甸而来,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篇咏虽不及涛,而华容莫之比也。”薛涛也真不幸,情郎刚刚想起自己来,却又半路杀出来这么一位华容灿烂婀娜多姿的歌女,虽然是有夫之妇,却一点也不妨碍元稹为其“恼人断肠”。从此,元稹在浙东狎昵刘採春“华容”七年,悠然自得题诗曰:“因循归未得,不是恋鲈鱼。”薛涛绝望之余,从此于花溪边诗文自娱,常着道士服,终身未嫁。
这就是一个才子的一生痴情传奇。据说,元稹最终是被雷劈死的,我想不至于。才子是很善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的,就像元稹在他自传式的传奇《会真记》中为张生辩解的那样:“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意思是,凡是尤物,不害己必害人,如殷纣王之妲己,周幽王之褒姒,我的德行不足以胜过妖孽,只有忍心和她分手。如此始乱终弃的理由,何其高明也!
当然,深情、痴情、专情的诗写得赚人大把眼泪的不只有元稹,只是能像潘安那样言行一致专情专意的太少了,能像王维那样“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的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记得中学时初读朱自清的《悼亡妇》,见其文语言朴实,叙事琐碎,然字里行间却语真意切,纸短情长,令人不禁泪下。可是,至结尾一句“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来成。”令人忽然想到他已梅开二度,再作新郎了。新婚之际悼念亡妇,倒颇有点“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的味道,只是末了还是因为新妇不舒服,所以今年没去坟前悼念。虽然说生者幸福便是对逝者最好的悼念,然而终就让人如鲠在喉,难以释怀。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大抵一个文人在病重的太太榻前低眉沉思的时候,已经在酝酿悼亡的大作了。想想真是令人寒气顿生,毛骨悚然。爱一个人需要怎样的过程?也许需要文火炖汤般细煎慢熬,也许只是电光石火的一刹那,总之,在没有确认抓住对方的心时,都是爱了。忘记一个人呢,需要一天还是两天?一年还是两年?可能都太长久了,也许在爱的开始,便已渐渐遗忘。
可能,还是张爱玲的解释更温和更令人能接受一些吧:“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忠贞的话说得再漂亮,痴情的歌唱得再动听,也难逃人的善变的本性,也难抵天生的贪婪欲望的诱惑,没有人能够成为一个人的永远。古时如此,今世亦然。
-全文完-
▷ 进入向往天空的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