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凭吊铁骨

发表于-2009年04月11日 下午6:23评论-3条

近年来,常来塘沽女儿家小住,几次欲寻访大沽口炮台,凭吊为国捐躯的英灵,瞻仰那古战场,终未成行。今年 清明节后,气温骤升。小草发芽,垂柳吐绿,腊梅露红,那路旁挂着小黄花的枝条也随风摇戈。穿市区,过新港防潮闸,海河南岸村庄已夷为平地,正大拆大建,尘土飞扬。路遇一醉汉,步履蹒跚。几经周折,终寻得那“京津要塞”古炮台了。

前年雨中凭吊了南方的虎门炮台,“金锁铜关”如画。虎门大桥,秀丽多姿,似苍龙欲飞。桥下江畔,两株古榕树繁茂挺拔,似不屈的哨兵。树旁,古炮台沧桑,背依青山,临水贴浪。关隘险要,似月如磐石。江心大虎、小虎二山郁葱浓绿,两山对峙,状若门户。对岸远山朦胧起伏。江面浩瀚,渔帆点点,巨轮破浪。

然而北方的“大沽要塞”便很荒凉了。灰茫中,见一仿旧石牌坊,书蓝字“海门古塞”。坊后,一堆土丘,称是“威”字炮台。丘上是圆状平台,四周土垛口已是残垣断壁,几竿旧旗招展。坡下野草枯黄,树枝凋零。垛口低望,入海口朦胧,河水浑暗,岸边荒芜。沿堤岸北行,见一灌木树林,林中立一蓝牌,依稀可辩“海字炮台遗址”字迹,树林北角荒草丛中有一段坑道,已是废墟。继续北行,又见一方型夯土高台,陡峭难攀。西南角土坡中长出一棵碗口粗的树来,把土墙顶出一道裂缝,顺裂缝豁口攀到台上。土台上长着带刺的荆棘,台中立一圆型碉堡,碉堡上面向河口有一弧形枪眼,如蛤蟆张着的大嘴巴。肃立沉思,荒野中仿佛那炮火在轰鸣,战马在嘶叫--------。

广东虎门老镇到古炮台,一路白墙黑瓦,休竹茂林,郁郁葱葱,浓绿欲滴。威远炮台雄壮坚固,6000斤大炮威风凛凛,40余门似巨蟒仰天怒吼!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而“京津咽喉”的大沽遗迹却很萧条了。院中泠泠清请,无一游人光顾。几只小犬乱窜嬉戏,怏怏登上跑台,垛口几门古炮已锈迹斑斑,只有中央那门巨炮高昂着不屈头,似欲向游人倾诉那屈辱的岁月。

大沽炮台虽年久失修荒凉了,但是伟人毛主[xi]一生两次风尘扑扑来到古塞,给人民留下无限的遐思。1991年暮冬,青年的毛泽东携“同学少年”,顶风冒雪,徒步跋涉来大沽炮台,凭吊古战场,心潮澎湃,“激扬文字,指点江山。”1954年,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斗正酣时,老人家又风尘颠簸来到古战场,手持竹竿,信步登上古炮台,目光凝重,表情坦然。仿佛告慰英烈们志愿军已经把英美列强打到三八线去了,一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大手一挥,“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海军”。随后,祖国万里海疆战艇游戈,威风凛凛,乘风破浪。

残阳如血,晚霞中,荒凉的古塞透出了悲壮的美,透出英烈们浴血奋战不屈不扰的精神,透出中国人挺直脊梁顶天立地的民族魂!余辉中,古塞旁那宏伟海河大桥似一条白色的飘带,陪伴着地下的英雄们。大沽口炮台的英烈们永垂不朽!

2009年4月7日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铁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梓菲
☆ 编辑点评 ☆
梓菲点评:

每个地方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我们要记住那些悲壮的美,延续那些精神,问好

文章评论共[3]个
文清-评论

问候老朋友周末愉快!at:2009年04月12日 中午12:41

铁骨-回复老朋友好。我写这篇短文意在隐约批评大沽炮台当地政府对古迹缺乏保护,可这位梓菲编辑却扯到什么风俗不同,不通呀,文请老朋友是不会犯这低级错误的。 at:2009年04月12日 中午2:46

铁骨-评论

老朋友好。我写这篇短文意在隐约批评大沽炮台当地政府对古迹缺乏保护,可这位梓菲编辑却扯到什么风俗不同,不通呀,文请老朋友是不会犯这低级错误的。at:2009年04月12日 中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