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心理学的解释是:一种男女之间的激情。激情是短暂的,边际递减的,激情淡化后爱情转化为亲情,亲情则是长久的,爱情可以由激情和亲情相互转化的,那么,长久的永恒的爱情是可能的(读者可以点击百度搜索)。
这位心理学家的解释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什么叫“边际递减”?男女之间激情的“边际”又在何方?也许,这位心理学家会说,就在男女双方高[chao]过后的那一瞬间。
这位心理学家所说的可是爱情,它是男女之间的激情,既然已经给爱情有了定义,又在定义的后面加以新的解释,我想,这位心理学家的爱情观并不能说服人。
男女之间的激情是波涛壮阔的,就像海上的波浪,一浪接着一浪,它只有波浪之间的时间差,既存在着“递减”,也同样存在着“递增”,如果男女之间的激情是属于“激情递减”类的,它不会,也不可能成为爱情,只有男女之间的激情是属于“激情递增”类的,才会有产生爱情的基础。
激情,爱情,亲情的相互转化是这位心理学家对爱情的归纳和总结。作为爱情的定义来把爱情定格的这段话,很难表现出爱情的真正含义,充其量只能说明了爱情的某种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
由于激情的淡化,所以产生了爱情,由于爱情的结果,所以产生了亲情。
激情可以淡化,这无可非议,谁也不可能长期泡浸在激情当中。只是激情在淡化以后的反复出现,证明了激情属于人的本能,只是它是间歇性的,它需要修养和恢复的时间,所以,这种淡化只是一种激情的前奏。
由于激情的淡化所以产生了爱情,这是对爱情进行定义的最大误区,激情不管是能否淡化,都不能转化为爱情。因为爱情只是一种幻觉,没有的东西你怎么转化?你也可以把激情转化为缥缈的天国;你也可以把激情转化为西方的极乐世界;你也可以把激情转化为你想象的任何东西,我们不能给激情的转化定格,它没办法定格,因为每个人的幻觉不同。
爱情转化为亲情,激情也同样可以转化为亲情,只要亲情和激情能够产生后果,或者说是结果,那亲情也就跟着产生了。
如果男女之间的激情没有产生结果,这种激情只是人性本能的一种具体发泄,这种发泄是很正常的一种生理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只是,如果男女之间的激情产生了结果,那么,双方就要对这个结果承担应该承担的义务了,这就是所谓的亲情了。如果男女双方在承担义务的时期还存在着激情,还存在着幻觉,也就存在了人们所共同认为的爱情和亲情了,
是责任牢牢地把男女双方结合在了一起,不管是否存在激情,只要还有责任的存在,这种亲情也就得继续存在,不管是表面的还是内心深处的,形式的还是实际的。
其实,亲情并不能代替爱情,爱情也没办法转化为亲情,要是亲情能够让所有的男男女女得到激情的满足而后产生爱情,那是自欺欺人。
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人类对于丑的抛弃也同样没有停止过,不断地更新和删除,才能体现美的真谛。
爱情是我们美的幻觉,就像我们对美的追求,人们不断地更新和删除,才能体现美的真正含义。
所以,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在对爱情解释上吞吞吐吐,最终还是很犹豫地说:那么,长久的,永恒的爱情是可能的!
他为什么说“可能”呢,为什么不说“肯定”或者说“一定”呢?
-全文完-
▷ 进入怨妇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