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配了一副眼镜。戴上去,看到的东西都会变小,所以很不习惯。买刀鱼,就想,这鱼怎么这么瘦啊。可是摘下镜子一看,还挺肥的啊。镜片后的世界,好像是另一个模样了。不禁想,到底是戴上眼镜看到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摘了眼镜后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呢?
眼前的 这个 世界,千万年地静立在我们面前,只是,我们每个人,都只相信他自己看到的。于是,这个世界,就只能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我们认为的真实,也只是心中体会到的真实。
于是,当我们嘲笑井底那只小小的青蛙的时候,我们忘记了,相对于这个广阔的世界,我们看到的,未必比青蛙看到的更多。
于是,同样的一个女人,在猪八戒看来就是美女,而以孙悟空的眼看去,就是一堆白骨了。
于是,一样的秋色,有人哀叹“秋风秋雨愁煞人”,有人却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朝”。
其实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不同,不同的,只是我们的眼看到什么,我们的心感受到了什么。
所以,我们要一只眼看世界,一只眼观内心。
一只眼看世界,看到一个更丰富更接近真实的世界,最切实可行的做法就是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话听来悲观,但我们却可以靠读书来弥补。读书,可以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的世界,把一辈子活成几辈子,用有限的生命成本,获得无限的生命历程;读书,可以通过别人的眼看这个世界。那么,看到的这个世界必定是多侧面的,立体的;读书,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蠢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更深刻而丰富的人生体验。有了这些,我们看世界也会深刻些吧。
但是孟子又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仅要看书,还要亲见。要真正地离开自己生活的这个狭小天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好我们不是从土里生长出来就不能迁移的植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司马迁,郦道元,徐霞客,这些例子摆在我们的面前。他们行了,而且行了不只万里路,于是,就给后人留下了更接近真实世界的机会。
一只眼观内心,只为“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以就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我的理解就是,我的心就是我的眼。
心里装的是崇高,宽容,慈爱,正直……看到的就是个相对客观美好的世界;心里装的是卑微,狭隘,凶恶,冷酷……看到的就是个灰暗冷漠的世界。说到这里,不禁想到苏轼的一则趣事。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于是苏轼很得意的跑回家见到苏小妹,向她吹嘘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话噎住了佛印禅师。苏小妹听了直摇头,说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别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心灵的高度决定我们看到的事物的真实度。有些人足不出户,却能胸中有丘壑,拥天地之大美入怀。这也是和修心有很大关系的。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但其实,他一生中从未到过岳阳楼,更从未饱览洞庭美景。写这篇文章前,他的好友滕子京送他一幅《洞庭晚秋图》,他就是看着这幅图,吟诵着前人写的洞庭诗文,然后下笔成文的。这篇文章历来为人所赞赏,也不单是为了洞庭景物的刻画,而是文章中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折射出的范仲淹超凡脱俗的心志,让后人激赏和折服。
眼前的这个世界,千万年地静立在我们面前。以我们有限的人生,当然不可能把他看得通透。但我们可以尽力地用眼、用心,观看、感受、体悟这个静默的却又是内蕴丰厚的世界。
-全文完-
▷ 进入流光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