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和妻子回乡下老家给娘的墓地竖碑,那是娘生前嘱咐过的。
大姐早有约定,要一道回去给娘立碑。到了家乡的小镇,那里摆着五颜六色的祭祀品。来到一个摊位,正准备给娘买几样,大姐说:“三弟,多买些纸钱化给娘吧,让娘在天堂里也过得宽裕些!”我虽不信有什么天堂地狱,更不相信多烧纸钱,娘在天堂就过得宽裕了,但还是很乐意地点点头。娘已不在这个世上了,做儿女的唯一还能为娘尽孝心的,也只有这些了……
大姐挑好了祭祀品,我抢着付了钱,就上了一辆小四轮。下车后又步行了一段路才到咱们村,翻过村后的小山岭就是自家的小院子;娘在时,每次回来,远远地就能看见院子里冒出袅袅炊烟,听见鸡鸣犬吠声。如今爹娘不在了,父母住的那几间房子一直空着,不见了熟悉的炊烟,也没了鸡鸣犬吠之声,显得有几分清冷,只有我小时候在屋后栽下的那片竹林,长得郁郁葱葱,十分茂盛。
大哥知道我们回来,早在家中等候。我放下行李说:“我去娘住的屋子看看!”
来到娘住的房子前,仿佛那推远了的时光镜头又拉了回来,渐行渐远的模糊岁月变得明晰起来,耳边分明响起了娘的话:“三儿……家就好比是个窝,儿女就是窝中的鸟,长大了都飞了,爹娘在你们还会飞回来,爹娘不在了,这个窝也就散了。”
那是最后一次离开娘时,娘对我说的。
那是一个冬天,那年的冬天好冷。大姐说:“娘,我那里暖和,冬天就去我家吧。”
就是那个寒冷的冬天满叔去世了,回老家帮着料理完满叔的丧事又赶去大姐家看望娘。
大姐家是一个山村,交通不方便,一天一趟开往城里的班车还在凌晨三点;回城的那天怕耽误行程,不到两点就起床了。
临行前对大姐说:“娘年岁大了,日常生活托你们多照顾。”大姐说:“放心吧,有我们在,会照顾好娘的。”我笑笑说:“哪是不放心,只是我们不常在娘的身边,不能为娘多尽点孝心!现在才凌晨两点,太早了,就不过去惊醒娘了。”大姐说:“行,大冷天的,叫醒娘,反而让她多一份牵挂!”“那好,我们就出发了,你们也要多保重!”正说着,里屋传来娘的声音:“三儿,这就走!”
听到娘的呼唤,连忙进到里屋,只见娘早已披着衣服坐在床上。我走到娘的床前说:“娘,我们回单位去了,您好好保重身体,等来年开春暖和了,再来接您去城里住些日子!”娘紧紧地拉着我和妻子的手说:“你们放心吧。三儿,你和莲子忙里忙外的,娘老了帮不上什么忙!你们也要好好爱护身体,照顾好孩子,别总牵挂着娘!”
“娘,我们会的,只要您保养好身体,就是我们晚辈最大的幸福!”
娘说:“娘没什么,只是年岁大了,身体大不如从前了,也许离大去的日子不远了!三儿,你们兄弟姐妹都已成家立业,娘没有什么牵挂了,娘在一天就给你们守着这个家;家就好比是个窝,儿女就是窝中的鸟,长大了都飞了,爹娘在你们还会飞回来,爹娘不在了,这个窝也就散了。万一哪天娘走了,在娘的坟头上立块碑,日后回来看看,也能找到娘的坟头在哪里!”灯光下,娘的眼里有晶莹的泪花在闪烁!
娘是一个很坚强的女性,贤惠能干,一生中吃过很多苦,很少流泪。在我的记忆里,见过娘三次流泪,一直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始终不忘……
姐姐上小学那年我不到五岁,也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娘说:“三儿,你还小,不到读书的年龄,等来年大一岁上也不迟。”我却不依不饶,又哭又闹。娘不得已,搜尽了家里所有的坛坛罐罐,找出二十多个鸡蛋,又从邻居家里借了十多个,说好鸡下蛋了就归还,拿去集市上卖了,总算付上了我的学费。好在还算争气,没有辜负娘的那些鸡蛋,一个学期读下来,竟考了个班上第一。
我兄弟姐妹多,山村里没有别的经济来源,靠父母的工分换回全家人的口粮尚且难饱肚子。平日里鸡鸭下的蛋娘积攒起来,拿去镇上换油盐;我们兄弟姐妹的学费,全靠娘养猪、养鸡、养鸭去换取。为了给娘减轻一点经济负担,小学毕业的那年,我和姐姐虽都考上了中学,我却不打算读了,跟着当地一个木匠师傅去学艺。
开学好几天了,尽管娘东借西凑凑齐了学费,我却说什么也不肯去报到。学校让姐姐捎回口信:三天内不报到就作自动弃学处理了。娘急了,让大哥把我叫回来,要我跪在地上,娘手里捏着一把小竹子,高高地举起,手却始终没有落下来,眼泪却扑漱漱地落在我身上。娘说:“三儿,你才十一岁,就放弃读书去学艺,将来会后悔一辈子!”我跪在娘跟前,哽咽着喉咙说:“娘,我错了!”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看见娘流泪;也正是娘的眼泪,使我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否则真的会后悔一辈子!
第二次看见娘流泪,是我考入军校的那一年。那时家里太贫困,为了我们几个人的学费,娘起早贪黑省吃俭用。家庭沉重的负担和过渡的劳累,使娘过早地衰老了,她才四十多岁就已添了缕缕白发,还常常说肩膀痛;我甚至很多年都没有见过娘添一件新衣服。为了给家里减少一点经济压力,高中毕业的那年,军校招生,我决心去报考。没想到,事随人愿,被录取了;村里人都为我高兴,唯独娘不高兴。临行前夜,娘把我叫到里屋,泪眼婆娑地对我说:“三儿,你真要去当兵吗?”我说:“娘,我出去了,家里负担不也减轻了吗!”“你还年小,一个人出去娘不放心!”“娘,您就当儿子到远地方读书去了吧!”娘说:“三儿,你从没离开过娘身边,这一走,去的那么远,那么久,娘真的舍不得!别去了,噢!在家里,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娘再苦再累,哪怕是砸锅卖铁也送你!”我握着娘长满老茧的双手,看着她那饱经风霜、满脸皱纹、泪眼汪汪的脸庞,我的眼泪也扑漱漱地往下流!
岁月流淌,转眼间几年过去了。那一年我从部队第一次回家探亲,村里的人都来看热闹。邻家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了,她用颤巍巍的手,摸摸我的脸,又摸摸我的手,笑眯眯地对我娘说:“这孩子出息了!”娘高兴得合不拢嘴,开心地说:“您老人家就别夸他了,这孩子还嫩着呢!”隔壁的老大爷也来了,他瞧了瞧我的大圆帽,又捏了捏我的肩章,然后竖起大拇指说:“好,好,给咱们山里人争光了!”娘却拉着我的手,仔细地看了又看,瞧了又瞧,好久都没有说出话来;我看见娘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晶莹的泪花却从眼眶里滚落出来,我知道,那是娘高兴的泪花,幸福的泪花!
我三次看见娘流泪,每次都与我有关,每次的内涵都不同;有辛酸和无奈,有牵挂和思念,也有幸福与欣慰。娘的三次眼泪,几乎都是在我人生道路的转折点上滴落;无论娘的眼泪苦涩、艰辛还是甜蜜,却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鼓励着我跨越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沟壑!
我站在娘的墓碑前,仿佛又看见了娘那慈祥的面孔,更让我想起了娘的眼泪……鼻子一酸,眼泪就象断了线的珍珠,滑落在那刻得深深的碑文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娘含辛茹苦把儿女们抚养大,儿女在娘的怀抱中享尽了爱怜,羽翼丰满了就飞了;当娘老了,该儿女们回报的时候,娘却走了!……
天底下的儿女们,记住娘的眼泪吧!在娘有生之年多一点孝心,娘不在了也就少一分遗憾!
-全文完-
▷ 进入雪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