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魔笛里盛开的莎乐美潋滟冰川

发表于-2009年04月04日 晚上9:35评论-1条

本文已在平面媒体上发表,谢绝转载。]

魔笛里盛开的莎乐美

——看影片《午夜守门人》 

隐藏的真实

有些电影适宜在深夜看。黑夜进入永夜的时候,所有标识着现实和美的外衣逐渐模糊,雪藏于地壳深处的真相从安静中层层叠出,这样无限真实的瞬间,心理上仿佛更能锁定剥离假象昭示生命的影像,比如意大利女导演莉莉安娜·卡瓦尼1974年执导的影片:《午夜守门人》。

一个让人无语的故事。露西娅和马克思。十年前,她,是纳粹集中营的性奴。他,供职于纳粹集中营,懂医。十年后,她成了年轻有为的演奏家的妻子。他是当局通缉的对象,过着风声鹤唳的日子,像一只见不得阳光的老鼠,在一家酒店做守门人,总是在午夜当班。一次偶然的相遇使他们开始了新的虐恋,他们重演一幕幕过去,然后双双死在纳粹余党的枪下。该片出炉后即遭禁演,多年后才开禁。在当时的西方,它涉及到了一个敏感题材:虐恋。而且是与战争、政治相关的虐恋,以至于倍受争议。但影片是成功的,它的独到之处在于选材。

反映纳粹罪恶的片子很多,基本上都采用了正面批判的方式,相形之下,《午夜守门人》的选材和构思就显得更另类,更有思想深度。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纳粹的罪恶惨绝人寰,无法回首的过去,让深受伤害的人们极端避讳,他们不愿再回到过往,哪怕短暂的回忆。而莉莉安娜·卡瓦尼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揭示了一个人性中潜藏的真实:思想杂沓里压抑着的本真,这里特指丑恶、堕落的本真,往往会在痛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人对于经历过的苦难,更有一种饮鸩止渴般的回味。就像脸上长了一个暗疮,尽管大家都知道“面无善疮”的道理,却还是要忍不住对镜挤压,好了以后仍然要仔细端详留下的疤痕。据说在拍此片前,卡瓦尼采访了三十多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令人惊讶的是,无一例外地,他们在多年以后,竟然都想重回集中营的残垣去看看。片中的露西娅便是如此,在见到马克斯后,过往种种都出现在回忆里,而且越来越清晰。那种感觉是复杂的,有痛苦,有快感,有悲愤,更有期待。她来到一家旧货店,买了一件老式的粉色睡衣。她的手指不断地触摸这种流溢着肉欲的颜色……在集中营的钢丝床上,马克斯让她观看强j*的真实场面,然后亲手为她穿上这样一件睡衣。她吮吸他的食指和中指,承受接下来的施虐……深陷于这样的回忆不能自拔,想重新来过的心理如蚁嗤咬,她终于抛弃丈夫,心甘情愿地扑向了没有光明的黑暗。启蒙的孩童深受第一个老师的影响,露西娅的青春践踏在纳粹的铁蹄下,马克斯空虚的情欲迫使她走向成熟,她对性事的理解便定格在那个特殊时段。内心深处,她更熟悉和向往那种特殊的方式,以至于本能地拒绝正常的性情,她是一个从被迫受虐到自愿受虐的变态者,这是纳粹时代对人性的另类摧残。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斯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的手上有洗不清的血污,但作为一名血气方刚的年轻军官,他本该拥有甜美的爱情和正常的人生。可是,他去了集中营,人性中恶的一面在那里得到了无限肆虐的张扬和发挥。纳粹的本性就是扼杀一切光明,所以在他看来,罪恶才是正常的,暴力和征服让他沾沾自喜。环境决定人的心理定势,他的性情空间只有一个字:“虐”。

回想一下这两个人的变态,实在让人惊惧唏嘘:从电影开始到结束,露西娅没有正常地笑过,她脸上浮现的,不是虚浮茫然的冷笑,就是歇死底里的狂笑,只有在马克斯的虐待下,她才是安静的。马克斯的脸冷漠阴鸷,他洞悉一切又疑惧不安,只有在露西娅的配合下能才趋于平静。施虐和受虐的两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销魂,不需要轻视和理解,我们只能用“周瑜打黄盖”来形容。他们用厮打的方式确认对方是不是还是熟悉的彼此,一次又一次重演集中营的场景,无休无止,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比如:他来到她的房间,他们厮打,挣扎,歇死底里地狂笑。他撕碎她的衣服,她尖叫、呐喊。他们以特殊的方式认证彼此,最后纠缠在一起,她搬进了他的公寓。有一段特写:他跪下,为她穿上一双象牙白的高跟凉鞋,她一脚把他踢翻,逃向浴室,打碎一只杯子并关上门,他赤足冲进浴室,因踩上玻璃渣而流血,她取出他脚底的玻璃残片,事先有准备的他,在她的手上猛踩一脚,让她的手也流血。然后,两人相视而笑,一起冲洗伤口……这段情节充分表明了卡瓦尼的创作意图,即疯狂的,惨无人道的法西斯主义对人的心理产生的畸变和影响是巨大长期的,它不会因为战争的结束而嘎然停止,也不像毁灭和重建一座城市那么简单,战争创伤之于身体是显现的,永久地隐现着的则是心灵创伤,精神层面的彻底修复并不容易。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卡瓦尼从这样一个角度来批判和反思战争,和当时普遍的英雄主义式的正面抨击大相径庭,禁演必然会成为它的命运。

今天再看《午夜守门人》,我们已经多了几分理性。跟随镜头穿越阴暗的河流,1957年的维也纳飘浮着一层浸着水渍的瓦灰色。在虐恋的后面,它其实深刻揭示了被隐藏着的人性的真实,而真实往往是无法面对的。很佩服卡瓦尼,但凡优秀的艺术家,都有另辟蹊径的天才,他们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被理解,也许还会长时间蒙尘,但终有一天,会闪耀出煜煜光芒。《午夜守门人》便是如此,它是一部情色片,更是一部心理剧,因为曾经遭到禁演而让我感兴趣,我甚至相信,争议和疑问下面一定有真理存在。

有多少虐恋可以重来?

看《午夜守门人》,会产生足足几分钟的惊悚和惶惑,也会令人十分感喟:有多少虐恋可以重来?抛开虐恋的非正常性,露西娅和马克斯是真心相爱的,如果说,爱的升华是性,那么这一对便是性到极致的爱。

我们把镜头拉回来。酒店的演奏大厅。莫扎特的《魔笛》急促地响起。这时,镜头放大,推进。坐在第四排的她和站在角落里的他,四目相对。两人在怀疑中注视对方。她的眼前上映着一个个影象:赤身luo体接受检查的犹太人、一群瘦骨嶙峋的囚犯被迫地,眼睁睁地观看纳粹份子蹂躏犹太少女、他将她带出这种兽性肆虐的可怖场面,单独对她施暴……回忆中,她方寸大乱,极端的痛苦绞杀了平静。电影演到这里,按照常规,露西娅应该催促丈夫赶快离开维也纳。但卡瓦尼没有这样安排情节,而是让露西娅半躺在床上抽烟,让她在过去的一幕幕中思念马克思。这里不说战争对人心理的扭曲,单就男女主人公而言,无论怎样,当年的马克思利用军官的特殊身份,使露西娅只为他一个人服务,因此免受了更多的纳粹对她的蹂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她的庇护者,而她是感激的。他们在长期的服务与被服务,摧残与被摧残中,从极具玩弄和罪恶性质的情欲中产生了一种奇异的爱。和才子佳人的爱情不同,他们的爱是黑色的,阴暗的,犹如恶之花,在锈迹斑斑的污水上绽放。

一段情节便是铁证。两人重逢以后,面对这个曾经服务过的纳粹,她没有选择逃离,而是让丈夫先走,自己留在了维也纳,留在了酒店,他们用特殊的方式确认对方后,住到了一起。纳粹同伙逼他交出她,因为她是那段罪恶历史的证人,她的存在让这些人日夜不宁。马克思不肯,而是将她像狗一样套在了铁链上,当然她也十分情愿。后来警察局找到了她,她不愿作证,她宁愿像狗一样蜗居在公寓,拒绝解开链子。最后,纳粹份子断了粮食和电源,他们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出逃,被残余的纳粹枪杀。作为一个受害者,她恨那场战争,如果要她指证其他人,她一定会站出来,但指证马克思她不愿意,因为他们相爱,她要保护他。马克思心理变态,但不是同性恋者,他拒绝了男医生的示爱,他也不滥情,除了露西娅没有爱过别的女人。他对伯爵夫人,那个对他有好感的女人说,这是一个圣经故事,我爱露西娅。伯爵夫人颇为妒嫉,作为历史罪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现状,却仍然甘心失去了伯爵夫人的保护。

马克思所说的圣经故事,是少女莎乐美爱上了约翰,但身份使他们不能在一起。她便以跳脱衣舞为代价,向继父兼国王提出要求,把约翰的头连根砍下,放在银盘上端上来。莎乐美最后无比陶醉:“我终于可以亲吻你的唇了。”这里对应一个情节,在集中营,马克思杀了一个经常欺侮露西娅的军官,并将他的人头砍下来作为礼物送给她,正在跳luo体舞的露西娅没有一丝惊惶,她和莎乐美一样,进入了融合性高[chao]和宗教显灵为一体的陶醉中。卡瓦尼借此强化了主题:在法西斯惨无人道的摧残下,露西娅已经完成了从被迫受虐到自愿受虐的变态。

但他们的感情是真诚而深刻的。“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这句熟语多少反映出一个事实,自诩正常的爱情往往不能善终,这世上大多数人都很现实,特别在面临利益和死亡的时候,爱情也就失去了相应的纯度。而露西娅和马克思特殊的经历使他们超越了生死,尽管他们的爱与常理背道而驰,我们却无法不认为:这样的真爱至情至性,于无声处奔放着热烈,直至永恒。我震撼于电影最后对死亡的处理。黎明,他们手牵手,慢慢走在桥上,挺直的背脊是坚定的。随着“砰”、“砰”两声枪响,他们倒下,一个向东,一个朝西,丝毫没有其他电影电视中惯有的拥抱偎傍的媚俗,他们的神情很干脆,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灯蛾扑火般决绝无悔。展读到这里,我们不禁再次叩问:有多少虐恋可以重来?真情真性的微光象一条蛇,总是在阴暗冷寂的深处伸出触角,如果一切可以重来,马克思和露西娅依旧会站在对方的面前。作为观众,我们希望他们能重谱一段乐章,没有战争,没有毁灭,只有爱和自由。

两个扮演者夏洛特·汉普林和迪克·鲍嘉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们对变态者的把握相当准确:集中营破旧的墙壁。空旷的房子里,她一丝不挂,他右手持枪。他并不打她,只是瞄准与她仅差毫厘的墙壁,一枪,又一枪。反弹的子弹击中了窗玻璃,哗啦一片声响,她抱头鼠窜,惊恐万分。……迪克·鲍嘉脸色阴霾,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冷笑,深深的抬头纹写着一行字:纳粹的脸上,挂着靴子。夏洛特·汉普林则是瘦弱的,她的骨感身材很好地说明露西娅在集中营极度营养不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把露西娅或茫然虚浮,或歇死底里的内心世界和对马克思的深爱表露无遗。看过一张《午夜守门人》的剧照,夏洛特·汉普林半裸,双手抚胸,头戴纳粹军帽,一条军裤连着两根细细的背带,瘦削的肩膀撑着它,有一种与性感绝对不关联的冷艳。露西娅以这个形象出现在跳luo体舞的情节中,周围是一群荒淫残酷的军官,更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悲剧意味。而将莫扎特的《魔笛》作为背景音乐,看来卡瓦尼也是用了心的,音乐呈现出广阔的灰蓝色的诡异魔幻,与整个电影的基调实现了圆满融合。

看《午夜守门人》,和年少时读《呼啸山庄》的感觉相似,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马克思的爱比希刺克利夫更为尖利残忍变态。同样,露西娅的死亡和结束,让我想到了安娜·卡列宁娜的卧轨,她似电光一闪,再一次挖掘了潜藏于内心深处的悲剧情结。卡瓦尼借马克思之口来诠释这是一个圣经故事,但她所要表现的主题,决不仅仅是一个故事那么简单。银盘上的人头,玫瑰般的亲吻滴着鲜血,少女莎乐美在魔笛里盛开……这后面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一段罪恶,一座难以修复的心域。

2009.3.21—3.22深夜 断续完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潋滟冰川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美泉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周末愉快!at:2009年04月05日 上午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