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关于天下盛衰与人心的认识华丽血时代

发表于-2009年04月04日 晚上10:35评论-2条

顾炎武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道出了天下兴亡与匹夫的密切关系,这句话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匹夫对天下兴或亡的重大影响。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曾述过古人的话: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进一步说明一君之天下则需要万民的拥护,否则舟翻人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万民或匹夫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能力或力量,主要是指他们的民心向背有关。

盛衰治乱所以关系人心,是因为人心是义理知性的存在,人心能够对世间的真假善恶美丑进行判断,选择与评价。不管政治如何黑暗,社会多么混乱,以及历史处于怎样的非理性之中,人心对世间的评价标准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这主要是因为人心是真理、正义的同名词。天地之间有正气,正气源于人心,凡不符合上天之理,也就不符合地上之人心。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的第一位,而国家的盛衰不仅靠军事上的强大和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人心。试看,夏、商、周不及汉唐,然而三代远比汉唐为人所道;宋代的经济、国防也远不及汉、唐,然宋勃然而兴,垂及百年。由此可知,何者为盛?何者为衰?如果只看铁蹄下所打下的疆域和仓库的粮食的丰盈,是不足以谈盛衰的长久。苏洵在《过秦论》中说:“亡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可见灭六国,统一全国的秦帝国是何等的威风与强大,李白曾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眈眈。从史料及电影、电视都可看到秦王及秦军的强大,结果呢?秦亡了秦国,并不是天下,秦国的暴政激起了民愤,国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而汉朝呢,经过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民心逐渐合拢,汉帝也逐渐把民心与国家紧紧联在一起,但是由于汉武帝的穷兵黩武,造成了一定的国家危机,之所以如此,人民对皇帝的行为已经产生了某些厌倦。中国历代只要对人民履行严刑峻法或杀戮,就是毁天下人心,也是自毁其生命之根。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尽管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但是失民心者一定失天下,得天下者,开始未必得人心,但是如果要想长久得天下,就一定要得民心。天下乱者,则民必乱也;天下盛者,则民心聚也。为什么呢?民心聚,则有生机,有生机就有发展,有发展就会盛;民心乱,则社会乱,社会乱就有冲突,有冲突就会衰落。没有民心乱者而安于平稳,没有平稳者而处于乱者之中。因此,自古善为政者,莫不遵道利民,以察仁义之本,欲民之所欲,利民之所利,这样才万古长存,以生其盛。

人心之所以造成历史上盛衰存亡,关键在于人心是天理之所在,是国家盛衰存亡的心脉之所在。故明人王应麟曾说:民心之得失,此兴亡之大几也。由此可见,人心的聚散或向背对天下盛衰起着其它方面所不可替代的影响,凡符合人心的事,都必历时长久,凡不符合人心的事,都长久不了。

附:二曲先生曰:盖民心乃国脉所系,国所恃立者也,必平日深得民心,上下相信,斯有时民咸急公,不忍离贰,未乱可保不乱,既乱可保复治,否则人心一失,馀何足恃?虽有粟不得而食渚,兵虽多,适足以阶乱,隋洛口仓,唐王林仓,财货充盈,米积如山,战将林立,甲骑去屯,不免国亡家破者,人心不属故也,善为改者,尚念之哉!

注:这种人心的聚散或向背是一种“理性”的聚散或向背。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华丽血时代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燎原百击点评:

民心所向,天下兴盛!自古一理,当政者可鉴。

文章评论共[2]个
紫云山人-评论

天下盛衰与民心息息相关,当政者须顺应民心所向。好文,问好作者,期待更好。at:2009年04月08日 清晨7:38

华丽血时代-回复谢谢,山人 at:2009年04月08日 中午12:12